閻思晉在台灣生長,在那裏服役,在香港讀研究生,娶香港女子為妻,定居香港,具有“港台”雙重背景,其學曆、背景、經曆、年齡都極為符合A公司董事會最新的“港台型”職業經理人要求標準。於是,雙方簽訂《聘用合同》,閻思晉年薪50萬元,同時,A公司付給“吳師爺”的獵頭公司人才中介費5.5萬元。
閻思晉曾於2006年1月初來A公司麵試,並在公司調研兩天,了解到公司很多情況,尤其是近年來每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工作情況和離職原因,這些負麵的灰色情報讓閻思晉心中有一種不安全感,覺得自己在A公司的命運也會與前幾位總經理一樣。因此,閻思晉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在富士康未辦理離職手續,而是謊稱自己家中親人有疾,請假數月盡兒女孝道。閻思晉的考慮是:先以這種方式在A公司工作一段時間,看看公司的生存環境,如果適合自己生存,再回富士康正式辦理離職手續,如果不適合自己生存,則再回富士康工作。對閻思晉而言,富士康的工作十分愜意,但是,正因為太愜意、太舒適、太缺乏挑戰性,才希望能自己獨闖一片新天地。可要是這片新天地風險太大,充滿凶險,險惡到威脅自己的生存,則他還是會回到富士康。
閻思晉上任第一天,曾雪清來到已經換了六位主人的總經理辦公室,悄悄告訴閻思晉:“閻總,前五位總經理都是短命郎,我不希望你也是同樣命運,如果想要在A公司長久生存,有三個敏感問題切不可觸動,財務審批權問題、蔣小正工作安排問題和全國市場統一零售價問題。我建議你剛開始可以做一些爭議性不大的工作,等到一兩年後站穩腳跟再解決這些敏感問題。前幾位總經理就是因為在這幾個問題上與老板發生衝突才離開的。”
閻思晉下定決心,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一開始就從這三個敏感問題入手,這樣可以測試一下老板的度量和自己未來的生存環境,看看老板到底是劉備還是袁紹,如果老板是劉備,自己就在A公司終生工作,如果老板是袁紹,自己再回富士康工作。閻思晉決定用三至五個月時間來完成這場生存環境大測試。
閻思晉就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最敏感的問題,在未經請示情況下將華南片區銷售經理蔣小正調回公司總部,蔣文正聞訊後詢問閻思晉為何原因,閻思晉拿出2005年華南銷售區1~8月份和9~12月份銷售報表對蔣文正說:“我分析比較了一下,蔣小正在職的去年1~8月份和他不在職的9~12月份的銷量,9~12月份的銷量是1~8月份的兩倍,根據A公司的銷售慣例,一般上半年是銷售旺季,下半年是銷售淡季,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完全反過來的情況呢?我做了一些調查,還是銷售經理存在的問題。”接著,閻思晉把自己從華南市場業務員、華南片區代理商和公司總部市場部人員處了解到的關於蔣小正的一些負麵表現情況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對蔣文正說:“華南七省GDP占中國經濟總量40%,但是,目前華南七省隻占全公司銷售的10%,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如果銷售經理工作做得好的話,華南片區完全能占全公司銷售額4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損失了30%的銷售額。”
蔣文正無言以對。
蔣小正調回公司總部後仍然擔任稽核部經理,仍然是每周隻來公司一次,一次隻待一個小時,仍然不參加所有工作會議,不執行總經理的任何工作指令。閻思晉並未像田中那樣扣罰其工資,而是繼續為其發放足額工資,閻思晉對曾雪清說:“就算是這樣白白養著他,也比把他放在市場上起反作用強,他在公司總部,每月隻是白給他幾千元工資,如果這個‘富二代’在市場上,公司每月就要白白損失幾百萬元銷售額。”
一個月後,閻思晉忽然覺得蔣小正這種白拿工資不上班的狀況給公司員工帶來了反麵榜樣,並向蔣文正提出建議,給蔣小正兩個選擇:第一,南下廣東自謀發展,可以到廣州深圳外資企業求職,自己可以出麵將其安排在富士康東莞某個供應商廠家工作,鍛煉若幹年後再回A公司工作;第二,到大學讀兩年MBA研究生,可以在國內,也可以到國外,畢業之後再回A公司工作。無論哪一種選擇,蔣小正在外期間公司每月為其發放50%工資。如果去讀書,所有學費由公司承擔。蔣文正覺得這種安排頗好,便告知蔣小正,蔣小正的回答是:既不願去廣東外資企業求職,也不願意讀研究生,就願意像現在這樣在公司耗下去。聽到這種回答,閻思晉隻有一種無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