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人員由於從校門出來就邁進公司的大門,正是需要改變時間觀念的時候。在學生時代,即便是偶爾遲到或不按時赴約,被批評幾句也就沒事了。然而現在則完全不同了,因為按照公司規定,必須準時完成各項工作,所以需要把"不管在任何場合都要提前五分鍾"作為原則。一旦養成不遵守時間的習慣,不但會失去周圍同事的信任,而且意味著自己給自己製造了一種極不利於工作的環境。
對經過批評仍然遲到的新進人員,隻有不厭其煩地進行提醒,直到完全改正了才可作罷。要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不遵守時間會直接妨礙別人的工作。如果這樣做還不起作用的話,就需要詳細詢問遲到的經過,告訴他們糾正哪個環節可以避免遲到,並且還要經常反複提醒。
對雖已成為中級職員然而仍缺乏時間觀念的人,其治療方法,除需要反複提醒外,那就是調換他的工作,把他安排到不守時會讓更多人受到妨礙的崗位上去。
這種方法表麵看來似乎是冒險,其實有助於迫使一個人改變不遵守時間的習慣。誠然,這樣做開始時不守時的人難免要受到眾人的指責和埋怨,然而,他慢慢地就會增強時間觀念,適應新的環境的要求。運用這種方法,領導者必須仔細觀察效果,隨時采取卓有成效的彌補措施。總而言之,要想改變一個人的習慣,不但需要耐性,也需要研究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讓下屬養成快速反應的習慣
新進人員一進公司,就應該讓他們養成對上級的指令作出迅速反應和對各項工作迅速處理的習慣。
如果接到了上司的指令還遲遲不肯行動或有疑問也閉口不發,或者把受人委托已經答應去做的事,一拖再拖等等,如此這般言而無信,肯定會給工作帶來損失,失信於人。
要想做到對公司的工作反應敏捷,需要養成"今日事今日畢"、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日去完成的習慣--需要數日才能完成的工作,自然另當別論。日常工作則一定盡量在當天全部處理妥當。當天實在處理不完時,哪怕加班加點或者帶回家也要處理利索。這雖然有時會成為很大負擔,但要從遠處著眼,這是使工作圓滿順利進行的訣竅。通過給自己增加壓力,就有可能獲得提高效率的能力。
以上要求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新進人員培養成對上級指令快速反應的人。如果整個公司的反應敏捷,而其中隻要有一個反應遲緩的人,就會破壞整體的協調,使大家不得不去將就最慢者的速度。組織活動的步調,是決定公司效能的重要尺度。接到指令後不按意圖辦事,動作拖遝遲緩的公司,必將在競爭當中成為落伍者。
新進人員的工作速度、反應速度,取決於單位中的老員工和上司的速度。在對報告、聯絡、指令或委托等反應迅速的工作單位,新進人員的速度會在不知不覺中適應並得以提高。相反,在反應遲緩的部門,新進人員的速度則會停滯在低水平上。這是令人可怕的事情。
作為領導或老員工,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做到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堪稱是新進人員的楷模才行。
一些在年輕時哪怕工作負荷再重,也會設法完成的人,工作處理速度就快,而在悠閑自在的單位,隻完成適當數量工作的人,工作處理的速度就慢。因此,剛開始工作就要鍛煉逐漸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一直增加到幾乎無法做完的地步,這種一點點給自己加壓的方法,正是提高工作處理速度的最佳途徑。
新進人員是否具有反應靈敏、行動迅速、能及時處理大量工作的能力,將對其將來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就要求公司的其他人員起到表率作用,相形之下,新進人員自然會跟著仿效,使整個公司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環,一代帶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強。
讓下屬主動協助他人
當一個新進人員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成分配的工作時,就需要培養他具有另一種品質,那就是每當自己空閑時間時,主動幫助其他人工作。
同在一個辦公室工作,如果自己暫時沒有什麼急著要做的工作,而身旁的人卻忙得不亦樂乎,就應該主動上前打招呼,問明白該做些什麼,工作要求是什麼,然後動手給以幫助。在同事不得不加班加點時,隻要自己無特殊情況,就應該征得領導同意,留下來一起加班,以加快工作進度。
這並不是說為了同事間的相互合作,就應該不顧自己的死活。這裏需要的是一顆關注一起工作的人的心。不論這種幫助的程度如何,竭盡全力給他人以幫助的意識總是可貴的。
有心相幫,但又無力以助時,最好也要關照一聲,打個招呼:"很抱歉,我很想幫助你,可是不湊巧……"以表示自己的誠意。大家可能會有這種體驗,在同事陸續下班走後,隻剩下自己一人在空蕩蕩的辦公室加班,那種落寞感是很不受用的。
珍惜自己的時間這本是無可非議的。然而要想想自己碰上困難時,多麼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