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管理的藝術(5)(3 / 3)

但是對於那些有了一定工作經驗的中級職員來說,輕易即可完成的工作或是反複做以前工作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應該把難度大於其現有能力的工作交給他們,最好是隻提供線索,而不涉及細節,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感到身上有壓力,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鑽研,努力去完成。而一旦獲得成功,將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喜悅和成就感。

對於公司裏的基層職員來說,雖然他們每天所做的是大量重複性的工作,但仍應讓他們知道所從事工作對公司的重要性,老板應及時對他們的工作給予積極的評價。

領導要有刀子嘴豆腐心

說起領導的形象,很多人可能都有反感的情緒。由於官僚主義盛行,人們眼裏的領導好像都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不可一世的。領導,意味著你要走到部屬的前麵,意味著你是一個加油鼓勁的宣傳兵、秣馬礪兵的後勤兵……

如何做一個管理企業的上司呢,有的人認為主要是以身作則。帶頭示範是必要的。但帶頭示範還不夠,必須讓員工能放手去做事。久而久之,部屬中可能有些人會開始表現出優秀的能力,成為主管的左右手,業務自然會持續成長。當然,放任部屬發揮超過主管的能力,除非主管本身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否則很容易造成主管的壓力。上司對部屬的優異表現,往往會刻意加以抑製,使公司內部充滿不安的氣氛。這是由於人性的弱點,而常可見到的現象。我們當然不能勉強主管當聖賢,但希望當主管的人能體會到:經營者或各部門負責人,隻有與眾人共同工作,才能完成工作。如果主管的脾氣使人捉摸不定,個性又封閉固執,那就很難勝任主管的職務了。這點身為主管的人實在不能不考慮。所以,經營者和領導者的"帶動示範"並不是代替部屬去完成工作。工作不可能由一個人獨自完成,一個人也不能目視八方,隻能做到要求部屬各負其責,各守立場。

有一種形象的說法,說是領導們都有刀子嘴豆腐心,這在某個角度上也反映了領導在教育下屬時的苦口婆心。有時領導為了幫助和開脫對方的目的,表達上卻對對方進行批評和責罵。這種謀略以罵為手段,以幫為目的,稱之為小罵大幫忙。

1970年,正是林彪"四人幫"橫行之時,梁漱溟先生在全國政協直屬組討論《憲法草案》時,做了一個語驚四座的發言。他旗幟鮮明地指出:"憲法的產生是為了限製個人太大的權力,在《憲法》序言中,寫上個人的名字,包括選林彪為接班人,都上了憲法,我認為是不妥當的。……我看了新憲法的條文比老憲法少了不少,條文少不見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內容少了就不甚妥當。比如設國家主席,一國之首,不能沒有。"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梁漱溟先生的話,被林彪"四人幫"稱為惡毒攻擊的言論,是"駭人聽聞的反革命事件",小組召集人向上級反映之後,上級指示,因為是征求意見,提什麼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個別人思想反動,乘機發表也不足為怪,可以不要糾纏。粉碎"四人幫"以後,大家才知道這是周總理辦公室發來的指示。

周恩來救梁漱溟,先批一通"個別人思想反動,借機攻擊",然後又為其開脫:不必糾纏。其實在現在看來,梁先生說得很對,但在林彪"四人幫"橫行的日子裏,敢於出麵反對將林彪名字寫上憲法,確實可能成為"駭人聽聞的反革命事件",周恩來總理為了保護這些人才,先罵一通,然後再為之開脫,表現出了領導的政治才能和口才謀略。

讓員工忠誠於你的法寶

不久前美國的企業在勞動力供不應求了幾年後,重又開始發掘員工忠誠的價值。由此看來,雇員與主管之間的關係正經曆著徹底的變革。要讓員工忠誠於你,主管必須先做到以下幾點:

做好職業生涯規則

海闊憑魚躍。在市場經濟中,獵頭公司總是想方設法從企業內部挖走人才。為了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員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員工建立新的職業發展計劃,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已經成為許多企業主管在製定公司發展規劃中的戰略目標之一,其目的是讓員工體會到公司對他們長遠發展的關心,使他們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放心。花旗銀行在90年代一直搞重組,1997年秋天削減9000個工作。但是,即使在宣布與"旅行者"合並之前,該銀行仍希望新增加很多個就業機會。銀行還為1萬名經理人員設立了正規職業發展計劃,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消除員工的擔憂。銀行每年對這些經理人進行兩項評估,看他們的下一步發展應該如何進行,應該委派什麼職務。"我們想讓大家感到跟我們在一起會有長期事業發展。"銀行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這樣說。

提供更多職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