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私房菜

食尚

作者:野鶴

紹興私房菜?難道是魯迅家的菜譜揭秘?抑或是陸遊的食具出土?況且是開在平時走過隻能對它遙望而行注目禮,卻不敢造次,徑直登堂入室的首席公館?當趙俊對我發出邀請時,便一股腦兒對他連發三個疑問。趙俊則是打了個哈哈:“我也不曉得。我的一個兄弟在那邊當副總,久仰您的大名,問過他的領導,一定要請您光臨。”

新樂路82號,那是當年黃金榮、杜月笙、金廷蓀上海灘三大亨所開的“三鑫公司”辦公的地方。拾級而上,總經理程琪將我們領進包房。為我們所留位子麵對窗戶,望出去就是有名的東正教堂。我在向明中學讀俄文時,常到襄陽公園去,目的是看一眼東正教堂,想象一下普希金當年在皇村中學讀書時詩興大發的情景,那是一個文學青年在多夢歲月對俄羅斯文學的憧憬……

程總過去在大型五星級飯店做老總,現在改做小型精品酒店。隨著冷菜陸續上桌,他回答了我的疑問。原來,這裏的老板是紹興籍,“亨個老倌”對紹興味道有情結,立誌請頂級的紹興大廚在上海做一做頂級的紹興菜。

菜單

冷菜:蝦油雙拚、野生鱖魚幹、紹興自製特色香腸、紅燒野兔肉、白切土雞、秘製醬野鴨。

熱菜:清燉野生甲魚配蟲草、香煎特色臭香幹、野生大鱖魚頭配鮮筍野菜、自製醬油肉蒸春筍、紹興梅幹菜燒肉、醬油河蝦、野生魚幹蒸肉、紅燒紹興菜梗、大頭菜蝦乍春筍湯。

點評

從蝦油雞和肉嚐起,確是最地道的紹興味道。蝦油浸漬,再適當加花雕酒,就是紹興的“醉”。這一“拚”其實就是醉雞和白切肉的組合。鱖魚幹即是鱖鯗。“鯗”據說源自當年對“越”即紹興的征服者——吳王夫差,他在越國吃到魚幹很好吃,姑蘇的庖人又不會做,便到東海邊捉了個漁夫來,為自己做魚“鯗”。不過,這裏是將淡水的鱖魚充作“鯗”的食材。紹興特色香腸,我認為比廣式香腸健康味美。紅燒野兔肉上桌,我便說對女人美容、養顏最好,女賓一聽,馬上個個筷子指向那盤兔肉,還有人一麵擋住雨點般的筷子,一麵不停地拍照。醬野鴨倒像上海的醬鴨,而非杭式的醬油(浸)鴨。

清燉野生甲魚配蟲草,甲魚裙邊又糯又黏嘴,自然很滋補。蟲草是蟲草花。香煎特色臭香幹,馬上想起魯迅和周作人兄弟倆都寫到過吃臭豆腐幹要配“辣糊”。野生大鱖魚頭配鮮筍鹹菜,那是做鱖鯗的那條魚的頭,當然不能浪費,用最簡單的方法一燴,味道是最佳。醬油肉蒸春筍,非常家常,味道也非常醇厚。紹興梅幹菜燒肉是紹興的招牌菜,據說發明權屬明代書畫家徐渭。落拓才子徐文長窮極無聊,為人寫招牌得一五花肉,家徒四壁,連鹽都不備,隨手摸到一把梅幹菜,用以燒肉,香鮮無比,於是流傳開去。野生魚幹蒸肉,是“魚遇到肉就鮮”之一例。紅燒紹興菜梗,這是“海菜古(臭莧菜梗)”的“免臭版”,第一次嚐到,味頗不俗。好比年輕時嚐到重慶涪陵來客帶來的鮮榨菜紅燒了吃一樣的感覺。大頭菜蝦乍春筍湯,是鮮大頭菜絲加河蝦,再加筍絲“放湯”,好比洗了洗齒、舌,回味還是淡淡的鮮。這一席“私房菜”,其實隻有一個味,那就是鮮。我想也隻有采購自紹興本土的原材料加上地道的傳統烹飪,才會有這種風味。

問主人這一餐人均消費多少,笑而不答。問急了才說:“人均千元。”同席一位小朋友伸了伸舌頭。餘正色道:“難道加一盅燕窩才值這個價?人家賣的是環境、品牌加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