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肚能容:哈佛人的寬容思維
寬容是一種智慧
哈佛學子弗羅斯特說:“與人為善就是善於寬容。”另一位哈佛學子威廉·詹姆斯則說:“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麼的藝術。”
有這樣一個廣為流傳的哲理故事。從前有一個富翁,打算在臨死之前把自己的全部財產留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為了考察誰是最適合繼承他的遺產的人,他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讓他們出門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他認為最高尚的事情,回來之後,誰做的事情最高尚,遺產就由誰來繼承。三個兒子出門去了,一年以後,他們如期返回家中,將自己所做的最高尚的事情彙報給富翁聽。
大兒子自豪地說:“我在出門後,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得了重病,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幣交給我,讓我轉交給他的家人。在他去世後,我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家人,將那袋金幣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他們。”
二兒子也自信地說了自己的經曆:“我到過一個很貧窮落後的荒村,那兒有一個小孩子不小心掉到湖裏,我毫不猶豫地衝下水把他救了上來,臨走的時候還留給他一筆錢。”
三兒子有點吞吞吐吐地說:“我沒有做過兩位哥哥那麼了不起的事。我出門以後,就被一個壞人盯上了,他想得到我身上的錢,幾次三番地害我,我差點兒就死在他的手上。可是有一天,他喝醉了酒,跑到懸崖邊的一棵樹下睡覺。我隻要輕輕一推,就能把他推下懸崖,可是我想了想,覺得我不能這樣做。而且我擔心他如果一翻身,就可能滾下懸崖,所以我就叫醒了他,繼續上路了。這實在算不了什麼高尚的事。”
富翁聽了三個兒子的話,開始評點說:“誠實,見義勇為這些都是一個人難得的品格,也算得上高尚,可是放棄報仇的機會,反而挽救自己的仇人,這種寬容之心才是更高尚的。所以我決定將全部財產遺留給三兒子。”
富翁認為寬容之心比誠實、勇敢更為高尚,哈佛教授也是這樣認為的。安德羅·馬修斯說:“一個人的腳後跟踩倒了紫羅蘭,而紫羅蘭卻把香味留在了那個人的腳後跟上。這就是寬容。”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一種崇高的境界,一種生存的智慧。一個懂得寬容的人也一定能因為寬容而獲得一份從容、自信與超然。
所有的哈佛學生都聽說過愛迪生小時候在火車上賣東西被列車員打聾耳朵的事。愛迪生成名後,有人問愛迪生是否怨恨那名列車員,令人沒想到的是,愛迪生不但不怨恨他,還對他表示感謝。他不無幽默地說:“我得感謝他。是他讓遠離喧囂的世界,讓我可以不受幹擾,這樣才能完成這些重大的發明。”愛迪生的話,讓我們不但認識到他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也讓我們領略了他偉大的氣度和修養。有一位哲學家說:“寬容是一種智慧,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氣度,體現一個人思想水平的高低。”中國古語也有這樣的話:“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難容之事。”這些都體現了寬容的偉大。
在生活中,因為各自所屬的利益關係不同,我們常常把身邊的人分成朋友和敵人兩大群體。可是英國首相帕麥斯卻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當利益關係發生變化的時候,朋友和敵人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而更多的時候,即使利益關係沒有發生變化,因為寬容,敵人和朋友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1754年,當時的華盛頓是一名上校,率領部下在亞曆山大駐防。在弗吉亞州舉行議會選舉的時候,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遭到了威廉·佩恩的強烈反對。兩個人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在爭論中,華盛頓說了一些過火的話,脾氣火暴的佩恩沒能控製心中的怒火,一拳把華盛頓打翻在地。當時人們都驚呆了,華盛頓的部下要衝上來教訓佩恩,可是華盛頓卻攔住了他們,帶領他們回到了部隊駐地,中止了衝突的繼續擴大。
第二天早上,華盛頓讓人給佩恩帶去一封信,約他在一家小酒館見麵。接到信的佩恩認為華盛頓是要向他提出決鬥,他作了充分的準備,趕到了這家小酒館。可以令他意外的是,華盛頓沒有帶任何武器和士兵,而是準備了一桌美酒來迎接他。華盛頓向佩恩主動伸出手說:“佩恩先生。首先我要向你道歉,因為昨天的確是我冒犯你在先。不過你已經用你的過激行動為自己挽回了顏麵。如果你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的話,我希望你能握住我的手,讓我們成為朋友。”華盛頓的行為讓佩恩深受感動,從此,他成了華盛頓狂熱的崇拜者。與其多樹立一個敵人,不如讓自己多一個朋友,這就是華盛頓的想法,也是華盛頓的智慧。
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一個寬容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無形之中拓寬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