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魚與熊掌:哈佛人的選擇思維(1 / 2)

7.魚與熊掌:哈佛人的選擇思維

不同的人生源於不同的選擇

人生並非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無數的岔路口,分別通向一個求知的人生。選擇不同的道路,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不同的人生。哈佛大學一位著名的老師約翰·艾斯勒先生經常說:“並不是每一份付出都會有回報,關鍵還得看你選擇了什麼。選擇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但是如果你什麼都想選擇,可能什麼也都不會選擇你,你將一無所獲。”在他的影響下,哈佛人都精於取舍,懂得如何正確選擇。

雖然人們經常說堅持就是勝利,但是哈佛人卻更認為,有時候選擇放棄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是一種量力而行的智慧。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用他的行動做了最好的詮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英美等國為了更好的協調世界各國的事務,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聯合國。可是建造辦公大樓需要土地,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各個國家都不願意為建築聯合國大廈自掏腰包。洛克菲勒聽說了以後,果斷地拿出870多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了一塊地皮,無條件地贈送給聯合國。與此同時,精明的洛克菲勒也將毗連的土地全部買了下來。洛克菲勒的做法讓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白白送給聯合國那麼大的一筆財富呢?

不用洛克菲勒向人們解釋,等到聯合國大廈建成以後,人們就明白了洛克菲勒這樣做的用意。隨著聯合國大廈的正式啟用,它周圍的土地的價格立刻像坐上了火箭似的上漲,比最初的價格上漲了十幾倍。洛克菲勒集團將這些土地出售出去,從中獲得的財富是捐給聯合國的幾十倍,上百倍。這時候人們才不得不佩服洛克菲勒的精明,還有許多人為當初的錯失良機而後悔不已。洛克菲勒用他的行動給人們上了一堂經典的商業課,告訴人們什麼叫做有舍才有得。

放棄是智者麵對生活中出現的不同的選擇的一種明智的做法。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放棄那些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或者沒有意義的東西,把握那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更加美好的東西。一個人選擇了什麼,也就意味著他能得到什麼,決定著他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一個法國人,一個美國人,一個猶太人,這三個人被關進了同一所監獄,刑期也都是三年。入獄前,監獄長允許他們各提出一個條件。法國人最浪漫,他覺得不能忍受一個人的孤獨,於是提出要一個美女作伴。美國人愛抽雪茄,他要了三十箱雪茄。那個猶太人說他要隨時和外界保持聯係,於是要了一部電話。

轉眼三年過去了。三個人都出了監獄,但是三個人卻各不相同。那個法國人不止帶著美女一個人出來,他手裏牽著一個小孩,懷裏還抱著一個小孩子,要命的那位美女大腹便便,顯然還有一個孩子即將出世。那位美國人嘴巴裏塞滿了雪茄,飛速地跑到每一個人麵前,大聲地急不可待地喊著:“火,火,誰有火?可惡的監獄長忘了給了火。”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站在迎接他的一輛豪華小車前,對監獄長表示感謝:“謝謝您的照顧,這三年來,我能夠時刻和外界保持聯係,有時間從別人那裏學到了更多更好的經商經驗,而且我托付給別人照管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利潤增長了好幾倍。為了表示對您的感謝,我要送您一輛奔馳。”

不同的選擇決定著人生能否成功。一個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滿心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卻事與願違,到處碰壁,一事無成。他來到一位智者家中向他請教如何才能獲得成功的秘訣。

智者卻什麼也沒有對年輕人說,而是從廚房拿來一個大西瓜,把它切成大小不等的三塊。智者問年輕人:“如果每塊西瓜代表著不同的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塊西瓜?”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選最大的那塊。”智者笑著把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他:“那好,現在他就是你的了,請吃吧。”年輕人於是接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那個智者拿起了那塊最小的吃,很快最小的那塊就吃完了,智者又拿起了第三塊西瓜,對年輕人示意了一下,又接著吃了起來。

年輕人明白了智者的意思:那兩塊小的西瓜加起來要比最大的一塊大多了。雖然自己選擇了最大的那塊,可實際上卻沒有智者吃的多。如果每塊西瓜代表的是利益,是財富,那麼,智者獲得的遠比自己多。智者用一個很普通的生活事例就讓年輕人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隻有放棄眼前的小利益,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要善於選擇,正確的選擇才能帶來真正的成功。”

最合適的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2007年上任的哈佛大學女校長DrewG.Faust在2008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進行演講時就提到了選擇職業與尋找幸福的話題,她說:“不試試就永遠不會知道結果。如果你不試著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管是玩泥巴還是生物還是金融,如果你自己都不去追求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你將終身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