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斷斷續續寫這本書稿的近9年中,中國關於完善公司治理的改革也完成了從局部向全麵、由簡單到複雜的轉變。從事政策研究的本職工作與擔任5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社會職責,也促使自己積極參加到公司治理改革的實踐中。可以說,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驗證自己所提出的關於現代公司治理的若幹觀點與理念,而且可以加深自己對現代公司治理準則與治理文化的理解;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在擔任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中盡其所能為改善公司治理而努力,尤其是從影響董事會的決策過程與方式入手,力圖讓每個董事及董事會習慣對議案的質疑與辯論,董事的表決不僅僅是簡單的同意、反對或棄權,而是在質疑與辯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建議。自己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夠影響並打造出一種理想董事會:董事會不再是簡單讚成或反對的批準機構,它對公司運營及管理的監控所提供的是指導性的讚成意見與建設性的否定意見,董事會表示同意的決策是通過分析而得出的結論,董事會表示反對的決策是通過辯論而得出的結論。在某種意義上,所任職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是自己完善公司治理的實驗田。而理想往往離現實很遠,自己作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一直處於某些上市公司醜聞及其獨立董事聲譽受損現象的困擾中;同時,不斷聽到社會上關於獨立董事是“花瓶”的抱怨。當周圍的學者紛紛辭去獨立董事的時候,自己也在猶豫。尤其是自己任職的兩家上市公司先後出現財務風波時,自己也動搖過。但是,最終還是堅定了繼續擔任獨立董事的信念。既然自己認為獨立董事是一種讓高素質社會成員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經濟社會文化現象,就應該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信念、熱情去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即使自己擔任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某一天出了問題讓自己聲譽受損,自己也問心無愧,因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正是自己擔任獨立董事的信念以及履行董事職責的努力所產生的公司治理變化,支撐著自己斷斷續續把這部書稿寫完。
當然,自己擔任獨立董事,不僅僅是作為學者去影響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可以從公司運營、從公司管理團隊成員、從公司其他董事成員學習許多有益的東西。正是這些學習,在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與修正自己關於公司治理準則、公司治理文化的理解。例如自己在書稿中提出的中國公司“治理準則與國際慣例接軌、治理文化強調中國特色”的判斷,就是從自己任職獨立董事的幾個上市公司董事長身上領悟出來的。多年來,這幾家上市公司一直在穩步發展與成長,有的學者說我是運氣好碰上了一個好公司,但是,自己不認為是幸運,而認為是這幾家公司董事長的管理風格與人格魅力發揮著作用,他們植根於自己內心深處的強烈社會責任感與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支撐著公司穩步發展與成長。當然,自己也一直思考,這幾家公司的董事長退休後,公司如何運營及管理?事實上,自己在書稿完成及書稿修改中一直力圖為這幾家上市公司及若幹公司找到答案。
心情會隨著一項繁重而艱苦工作的完成而好轉。當這部書稿交印時,自己感覺已經看到了中國完善公司治理改革的曙光與希望。
文宗瑜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