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多元化與國際化--企業經營範圍權變(5)(1 / 3)

……許多美國公司過早地取消了國際事業部。戰後隨著美國公司對海外興趣的增長,國際事業部經營是舞台上的明星。但是它們的成功卻是失敗的開始。60年代中期,由於國際化經營日趨重要,美國公司紛紛改組,根據70年代初進行的一次研究表明,典型的作法是,取消國際事業部而代之以一係列所謂的全球產品事業部門來管理外國產品。最近在對57家美國大型跨國公司進行調查時,我和一個同事看到了一些事實,證明這些改組是相當有害的。在我們調查的公司中,按全球產品係列這條思路改組的公司顯示出了令人驚奇的特點。這些公司對國外的生產遠不如那些設有國際事業部的公司更有興趣,這些全球產品公司在美國推出新產品10年之後,才在海外生產其全部產品品種的50%.與此相反,被抽樣調查的其他公司在海外工廠中所生產的新產品品種達80%以上。

一些公司認識到了新的組織形式中的危險,而重新回到了原來的一套工作方式,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屋公司,它把國際事業部改為全球產品事業部,後來又改還成國際事業部。

顯然,對國際化程度不高的企業來說,國際部是一種較好的形式,但也並不意味著這種結構永遠適用。當內外部條件變動較大的時候,不能拒絕嚐試其他的結構,因為其他的結構同樣有著諸多合理之處。但即使是采用其他較複雜的結構形式也不應忘記使組織結構盡量的簡單化。

本章案例:

韓國三星集團的多元化與國際化經營

1938年3月3日,在韓國大邱市,年僅28歲的李秉哲創辦了”三星商會“.當時,職員隻有40人。”三星“中的”三“是”大、多、強“的意思。”星“是”亮、高、永恒“的意思。三星即象征大、強和永恒。

當時,”三星商會“注冊資本隻有3萬韓元(相當於2千美元),主要從事貿易和少量的製造業。1941年三星商會改稱”株式會社三星商會“.從此,它由一個私人商會初步具備了現代企業雛形。1948年又改稱三星物產公司,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股份製企業,由李秉哲出資75%,其他人出資25%,李秉哲任社長。主要從事國際貿易,主要活動範圍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他從這些地方進口白糖、棉絲、縫紉機、醫藥、鐵板、肥料等100多種生活必需品,又從韓國國內收購一些幹魷魚、寒天等海產品和棉實粕向這些地區出口。

三星物產公司成立僅一年,就盈利1.2億韓元。在當時韓國國內543個注冊貿易公司中排列第7位。整個50年代三星發展了進口替代產業,在節約外彙,穩定國民生活方麵,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政府產業政策由進口替代轉變為出口導向,三星開始開拓國外市場,出口成績日漸上升。

到1967年11月30日第4次”出口日“,三星因完成888萬美元的出口額,獲得”銅塔產業勳章“.1968年三星出口成績在韓國排列第三,獲得”銀塔產業勳章“.1969年11月30日在第六次”出口日“時,三星終於獲得了”金塔產業勳章“.從此,三星占居了韓國企業界最高位置。

60年代末期,三星決定向電子業進軍,先後建立了三星電子(1969年1月13日)、三星三洋電機(1969年12月4日)、三星NEC等三個電子公司。其中三星電子在80年代和90年代在研究和開發尖端電子產品和半導體技術方麵,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三星的半導體開發技術方麵的先進水平,已被世界所共認。

1.三星的多元化經營

從三星50多年的經營曆史,可以看出,40年代它主要從事貿易,50年代是食品、纖維,60年代是保險,70年代是家電、零部件,80年代是半導體、機械,90年代是化學。三星產品幾乎遍及所有領域:從白糖、布料等日常消費品,到半導體、航空等高尖技術領域。這是它在不同時期根據國家不同的產業政策進行多樣化經營的結果。到1993年6月,三星集團已發展到經營五大部門,擁有34個係列公司的世界性大企業。盡管這樣,它與世界著名大企業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如在1990年電子產品銷售方麵,IBM公司銷售額為690億美元,三星隻有80億美元,化學產品銷售額,杜邦為398億美元,三星僅15億美元。

90年代以來,三星在多樣化、國際化經營的基礎上,又製訂了新的經營戰略。

新的經營戰略如下:

(1)經營品種集中化。

經營品種集中化,指的是在現有經營品種基礎上,集中發展特定的幾個部門。

幾年前,一提起三星,人們很自然地想起三星物產、三星電子、第一製糖等。但現在,三星主力產業除了三星物產和三星電子以外,還有三星重工業、三星綜合化學、三星生命等。這表明,經營內容已從消費材料向精密材料、重化學、金融領域轉變。尤其是半導體和重工業等高附加價值產業,是三星準備不惜財力集中發展的產業。到2000年,三星計劃將電子、化學、機械銷售額從現在占集團總銷售額的30%提高到50%.從設備投資和技術投資等投資額分配來看,電子和化學部門目前處於優先地位。這兩個部門在整個集團設備投資和技術投資中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4.2%和88.2%.向這兩個部門集中傾斜的目的是提高投資效率,突出三星形象,提高集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