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經營再三考慮之後,盛田昭夫拒絕了這個建議。他想,我在產品上標上自己的牌子,慢慢地也會建立起自己的聲譽,如果用別人的牌子,索尼這個名字在美國就無人知曉,企業經營國際化的夢想也永遠實現不了。因此,他堅持如果不能采用索尼的商標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話,寧可全部都不銷售。以後的發展證明盛田是對的。索尼的產品以其極高的性能和簡練的設計改變了美國人曆來對日本產品的印象,標有索尼商標的產品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及世界各地市場。
2.有條件時可以選擇技術許可方式
技術許可是指企業授權國外公司在一定時間內有權使用其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外觀設計權等)和專有技術的方式。報酬支付方式或是一次總付或是提成,即按使用授權後銷售額的一定的百分比付酬。使用這種方式企業可以獲得較高的報酬且成本低,風險小。因為企業的投入隻是工業產權的使用權,無須大量投入資本即可開展業務,即使東道國出現了各種風險,受影響的隻不過是技術提成費而已。然而這種方式有其前提條件,這就是企業必須擁有具有優勢地位的工業產權和專有技術。並且,這種方式容易失去對被授權方的控製,造成自己技術、商標等信譽的損害,以及技術保護程度降低和培養潛在競爭對手等。因此企業必須結合自己的經營戰略和具體情況,適時選擇技術許可形式。
一般來說,在下列情況下,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可選擇技術許可方式。一是當東道國環境不穩定且與母國的環境差異較大時,企業進入後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大,采用技術許可方式可避免風險。二是當地市場競爭激烈時,企業采用投資方式進入成本高,因而選擇技術許可。三是當企業產品和技術比較成熟時,技術許可可帶來更大的收益而技術優勢喪失的成本較低。四是當東道國政府希望引進技術而限製投資時,將會鼓勵采用技術許可方式。
美國最大的啤酒釀造商安赫塞-布區在美國市場已占1/3的市場份額,說明國內的業務發展已趨於飽和,必須進入國際市場,以出口方式進入競爭將會是非常激烈,為了早日走向國際化並在目標市場站穩腳根,公司選擇了技術許可方式,將成熟了的商標“百威”和有關技術轉讓給當地的釀造商。在日本轉讓給“勝得利”.這家公司雖然在日本同類廠家中規模較小,但卻有很大的推銷網。在加拿大轉讓給拉佩特公司,在以色列、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中國等都轉讓了“百威”商標,有的還提供酒曲和配料。結果“百威”啤酒很快進入了目標市場並獲得成功。有些國家為了扶植民族工業,隻願引進技術,而不願意在某些部門接受外國投資,此時采用技術許可方式進入目標市場非常合適。如荷蘭菲利浦的錄音機技術,德利風根電訊技術和PAL彩電製造技術的轉讓,使它們的製式很快推廣,其零部件的銷路也有了保證,比大量對外投資設廠效益更好。
3.在直接投資中注意合資與獨資方式的選擇
直接投資方式是企業國際化經營較高階段必然會選用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使企業大規模地進入國際市場,而且還可以實現多種戰略目標,獲得多種利益。然而采用這種方式企業應具備一定的條件,按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企業至少應具有特定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企業據此可進行分析,擬定對外直接投資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這就是以獨資的方式進入還是以合資的方式進入。
獨資方式是由企業擁有國外子公司的全部所有權、管理權和控製權,合資方式是企業與東道國當地企業共同出資開辦一個經濟實體,按股份大小分配紅利、承擔風險和責任,雙方共同分享該實體的所有權、管理權和控製權。一般來說,獨資相對於合資而言,完全控製了國外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利於母企業的全球戰略的實現,獲得一體化的收益,同時在子公司間轉讓技術,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效果。然而獨資經營的方式下,企業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本,從而帶來較大的風險。此外還可能受到當地民族主義情緒的排斥和政府的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