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何去何從(2 / 2)

夏雲有些害怕了,這個弟弟什麼就好,就是口無遮攔,要是被別人聽到了,兄弟倆都別想活了。他連忙從地鋪上爬了起來,四下一看,大家都在睡呢,不管是不是真睡,反正沒有人睜著眼睛。

“就你膽小。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我們村子裏出來的鄉親,有誰會跑去告密呢?鄉親們都跟著你,你可不能把大家都害了。”

“我怎麼會害了大家呢?現在天公將軍剛剛死了,大家都很傷心,你在這裏想溜,誰會跟你走?要是被將領們知道了,一個也活不了。還是老老實實地待著吧,以後有機會再說。”

夏風不再說話了,靜靜地躺在地鋪上,不管睡得著,還是睡不著,他都要躺著不動。張角死了,他一點也不傷心,他甚至沒見過張角幾次,而且還是遠遠地看過一眼。

他們兄弟之所以參加黃巾軍,僅僅隻是為了吃口飯而已。說起來也是命中注定,他們的村子被薑震帶領的黃巾軍搶了個精光,當盧通帶著黃巾軍經過他們村子的時候,全村的青壯都跑來參加了盧通的黃巾軍,最後他們又與薑震的黃巾軍在廣宗相遇了。

“這大概就是命吧。”

後來夏風遇到過好多的黃巾軍士兵,閑談中才得知,不少的黃巾軍士兵就是這樣加入了黃巾軍的行列。他們基本上都是整個村子裏的青壯一起跑了來投奔黃巾軍的,不過投奔黃巾軍後,在張角的蠱惑之下,不少的黃巾軍士兵堅定了造反的信心。

表麵上看起來,廣宗城裏沒有一絲笑容,人們都苦著臉,黃巾軍將士們說話都小心翼翼,生怕哪一句話不小心說出了闖了禍,更沒有人敢笑一下,好象所有的人都沉浸中悲痛之中。

不過還真有不少真心悼念的,張角和他的徒弟們在十幾年的傳教生涯中,還是治好了不少人的病,贏得了好多人的感激,那些真心追隨著的將士們構成了冀州黃巾軍的骨幹力量,這也是冀州黃巾軍能夠拚死戰鬥的精神支柱。

東漢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亂不堪,農民生活十分困苦。聰明的張角看到了機會,他們兄弟三人行走於州郡,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愈,張角就被老實、憨厚的百姓們奉為活神仙。

張角又派出八個徒弟到外治病、傳教,追隨他們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幾乎占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見信徒漸多,便創建了“黃天泰平”,又稱“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勢力範圍分三十六方,每方推一個領袖,全由張角控製。聲勢日益強大,不過信眾中不乏豪強、官員、宦官等,所以朝廷和漢靈帝劉宏並未多加理會。

黃巾軍起義暴發後,那些信徒們為了投奔張角,不惜變賣家產、拋妻棄子,千裏迢迢、爭先恐後地跑來參加黃巾軍,沿途擠得水泄不通,據說半途被踩死的就有一萬多人。

在原來的曆史中,冀州黃巾軍投降的很少,張角就是他們心中的神,當朝廷軍隊攻克廣宗,冀州黃巾軍最後失敗時,竟然有五萬多人寧願投河而死,也不向朝廷軍隊投降,這也是黃巾起義最為悲壯的一頁。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麼虔誠的信徒,任何宗教,任何組織,任何時代,總有那麼一些投機者,還有一些意誌不堅定者,當看到黃巾軍大勢已去的時候,他們不得不為他們自己打算了。

特別是當他們心目中的神像倒下去的時候,幻想也就跟著破滅了,很多人的信仰開始動搖了,就連那些最堅定的信徒,也在考慮自己是不是錯了,開始對自己的信仰產生了懷疑。

其實很多人的信仰其實就是幻想,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當他長期幻想某個事物的時候,不斷的在自己的大腦裏強化著幻想的東西,以至於最後把幻想當成了信仰。

一連好幾天,朝廷軍隊並沒有利用張角之死的機會來攻打廣宗,張寶、張梁兄弟倆正好利用這段時間為張角辦喪事,而那些將領和士兵們正好有時間想一下自己的未來。

在張角的靈堂裏,高升、薑震、嚴政、盧通、任其、錢林等黃巾軍將領正在為張角守靈,已經幾天了,不管是真是假,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在傷心哭泣,可是時間長了,再親密的關係也沒有了眼淚,幾個人就那麼幹坐著,相對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