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存在主義視角下的弗朗西斯·麥康勃短促的幸福生活(2 / 3)

二、他者是地獄

“他者是地獄”是薩特的一部經典劇作《禁閉》中男主人公所說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句話反映了薩特關於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思考。薩特認為人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想要獲得絕對的自由,也就需要保證個體的主體性,這就造成了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所有人都想要成為主體去支配,那其他人也就相應地要成為客體被支配,這就產生了矛盾。主體隻有一個,若要保證自由,如果沒有人自願成為客體,那麼人際交往就成為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主客體之爭,“如果與他人的關係被扭曲了,被敗壞了,那麼他人隻能夠是地獄。”(《他人就是地獄:薩特自由選擇論集》,前揭,9頁)小說中,麥康勃因為被受傷的獅子嚇得逃跑,並被眾人暗地嘲笑遭受著心理上的折磨,一個大男人當著眾人的麵子暴露了自己的膽小懦弱,這本應該得到妻子的同情和寬慰,而瑪格特卻用這個當做把柄一直在折磨麥康勃,“她是在挖苦他,不是嗎?或者,你們覺得她是誠心要顯顯威風?當一個女人發現丈夫是個該死的懦夫時,應該怎樣行事?她是他媽的殘酷……;而要統治,有時就不得不殘酷。”(《海明威作品精粹》,前揭,18頁)在這段婚姻之中,麥康勃的膽小懦弱就是瑪格特統治他的秘密武器,他和妻子的婚姻關係表麵上看來風平浪靜,實際上內裏的壓抑和反抗一直暗自湧動,剛一開始是瑪格特掌握的局麵,她仗著自己年輕貌美一直追求物質享受和各種刺激,發現麥康勃一直對自己的出軌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更是變本加厲地享受自己的主體地位。來到非洲之後,她又和他們的向導威爾遜偷情,被麥康勃發現,而後三人一起的早餐餐桌上,他一直在挑釁,瑪格特卻絲毫沒有愧疚感態度強硬,“‘隻要你鬧起來,我就離開你,親愛的’瑪格特平靜地說。……‘我不會離開你,你得規矩點’。”(《海明威作品精粹》,前揭32頁)這樣的二人關係裏,麥康勃一直是客體處於被支配被掌控的地位。對於麥康勃來說,瑪格特和所有那些見證他懦弱膽小的人都是他的地獄,注視他,囚禁他,讓他無法釋放,無法獲得自由。但人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與人的交往之中,都有成為主體的願望。長時間的壓抑自己的天性還是希望得到解放。在第二次狩獵野牛時,麥康勃的心態和行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麥康勃像喝醉了酒一樣異常興奮,他的恐懼不見了。而在麥康勃展現出了他的勇氣的時候,瑪格特卻開始害怕了,她的態度明顯弱了下來,她心裏清楚自己的主體地位有被動搖的危險,她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得以成為主體去統治,依靠的就是她丈夫的懦弱恐懼,可他現在不怕了。“汽車裏,麥康勃的妻子臉色煞白地坐著。‘你真棒極了,親愛的’……”突然出現了狀況,他們獵殺的第一頭野牛隻是受了傷,爬起來鑽進了灌木叢。就像第一次打獵那頭受了傷的獅子。這時候,瑪格特突然又燃起了希望,把麥康勃再次推向地獄的預感。“‘這麼說,就會像那頭獅子一樣,’瑪格特說,充滿期望。”(《海明威作品精粹》,前揭,39頁)她害怕麥康勃的崛起,期望他一直是個懦夫,她巴不得麥康勃被這頭受傷的公牛嚇破膽,像那頭獅子一樣給他挫敗感,讓他因為自己的膽小受辱,再次受她控製。這就是一場主體之爭,麥康勃越戰越勇,他感覺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極大快樂,這是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不帶勁兒嗎,瑪格特?’‘我恨它’‘為什麼?’‘我恨它,’她狠狠地說。‘我討厭它。’‘你知道,以後我再也不會怕什麼了,’……‘一見野牛,咱們開始追,我就覺得心裏有種變化,像是河水決堤。純粹的興奮。’”(《海明威作品精粹》,前揭,39頁)對話中,不難看出,瑪格特知道自己大勢已去,麥康勃的恐懼消失了,意味著他倆以後的主客體關係會發生變化,那麼,很有可能麥康勃會選擇離開她。麥康勃會支配她,統治她變成她的地獄,折磨她給她煎熬,她對丈夫獲得自由成為主體的恐懼促使她最後鋌而走險強殺了麥康勃。瑪格特就是麥康勃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