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健全完善黨的群眾工作新機製的新探索(1 / 2)

健全完善黨的群眾工作新機製的新探索

廳室建設

作者:鄭德海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跟廣大群眾打成一片,他們直接擔負著組織和服務群眾的主要任務。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要積極關心群眾疾苦,主動幫助解決群眾需要處理的困難,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積極在基層落實黨的惠民、利民政策。那麼,如何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健全、完善黨的群眾工作新機製,本人認為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一、建立群眾工作教育新機製,強化群眾工作理念

“讓群眾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知道黨的前進方向,讓黨成為群眾的領路人”是現階段群眾工作的主要任務。如果不能準確地掌握群眾的最新思想動態,那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起來就會打折,贏不了民心,在群眾中開展工作將會很艱難。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基層黨的幹部:第一,在宣傳上要積極地引導群眾。以電視、廣播、網絡、報刊、專欄等各種形式為載體,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惠民政策。第二,加強在教育上積極地引導群眾。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先進思想和高尚道德理念和最新的政策法規來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從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群眾的法律法規知識,讓廣大人民群眾學法、懂法、用法。對於那些不明真相的、被別有用心者煽動產生反對思想的群眾,應耐心地予以善意批評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告知其言行對社會及家庭的危害,並給予正確的引導,讓群眾信服。第三,在說服群眾中引導群眾。在現在的新形勢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問題其實就是利益問題。要想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就要密切關注、尊重和維護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切實落實好影響到群眾直接利益的民生問題,把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直接利益問題,如數認真地處理好,真正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完善黨群溝通新機製,夯實群眾工作基礎

首先,要認真細致地貫徹群眾工作製度。要了解民情,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幹部一定要到基層,到生產第一線,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調查研究民情,為百姓辦實事及求實效,切不可紙上談兵,自作主張。廣大黨員幹部要積極地把政策、溫暖、知識、項目送給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特別是有困難急需解決的群眾,隻有這樣群眾才能切身體會到黨的溫暖,做到黨群一家親。第二,積極拓寬民意表達渠道。要充分發揮從人民群眾中來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的渠道作用,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直接代表最基層的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利益訴求及願望,促進民意及時地得到解決。第三,積極開展黨群互動。在當今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黨員幹部可以運用互聯網來傳達國家政策方針、化解社會矛盾、糾正謠言、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等。

三、建立監督新機製,提高工作透明度

首先,建立群眾監督評議新機製,要誠懇地接受群眾監督。廣大人民群眾擁有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及評價權,讓群眾明亮的眼睛來監督我們的黨員幹部,通過監督評議機製,可以及時地了解民意,讓群眾的智慧發揮最大的作用,對群眾切實有效的建議要給予采納,凡涉及到群眾直接利益的重大的決策都要麵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評議。做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要積極營造黨群良性互動的氛圍,讓人感到黨群關係很融洽。第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持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要加強法律監督的職能,讓法律來監督我們的黨和政府。法律是每一位公民應當嚴格遵守的行為規範準則,是處理黨群利益衝突的依據和準繩,是大家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目前,我國已經處於改革的深水區,新一屆的領導人下大力氣要把經濟搞上去,從古至今,改革都會觸碰到某些利益群體的利益,都會遇到阻撓。所以在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中的矛盾就會不斷顯現,特別是群眾很強烈地反映某些社會問題時,黨員幹部要及時依法處理,不能講人情,走關係,這樣才能樹立黨的依法治國的權威,贏得民心,避免矛盾激化,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第三,要誠懇地接受輿論監督。黨員幹部要借助輿論來及時了解群眾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根據輿論積極引導群眾向好的方向看齊,接受群眾輿論的監督,也可以利用輿論來吸引群眾對關係民生問題的關注,引導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積極力量,積聚群眾的智慧,通過整合積極的因素,有效地推動難題的解決。所以建立群眾監督評議機製、加強法律監督和輿論的監督是積極響應“創先爭優”活動和為民辦實事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