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稅收宣傳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廳室建設
作者:梁玉 王彤 姚一平
如何在新形勢下抓好基層國稅機關的稅收宣傳工作,擴大國稅工作的覆蓋麵和影響力,促進國稅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和諧社會建設創造平安穩定的稅收環境,是基層國稅部門麵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目前稅收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員狀況不適應新形勢稅收宣傳工作的要求。縣級國稅機關專職宣傳人員少,基本上由辦公室文秘兼職,自從稅務機構分設以來,稅務係統實行垂直管理的體製,嚴格控製“進人關”,從而造成辦公室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尤其是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員出現年齡斷層,專業的稅收宣傳人員短缺,業務素質也參差不齊,影響了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稅收宣傳工作手段落後。目前許多國稅機關的宣傳工作隻限於簡單地上街發發宣傳材料,一張張印製的宣傳材料發給納稅人時,往往是我們還沒走開宣傳材料就已扔到地上。過去的宣傳方式已很難再引起現代人們的關注。資訊的發達、傳播媒體的多樣化沒有被國稅部門有效的利用,因此勢必使國稅部門稅法宣傳的目的難以實現,甚至起不到什麼作用。在宣傳對象上,沒有將對納稅人和全社會的宣傳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在爭取黨委、政府、新聞媒體等部門共同參與稅收宣傳方麵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稅收宣傳工作內容工作隻報喜不報憂。即稅務機關重視對積極納稅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樹立正麵典型,但對一些稅法意識淡漠的反麵典型曝光不多,近幾年來,在宣傳中幾乎都存在這樣一種傾向:稅收宣傳內容就是“歌功頌德”,目的就是“皆大歡喜”,工作中宣傳自覺納稅、誠信納稅事例多,報道偷稅、漏稅案件少,這樣就很難通過具體的稅收案例使公民認識到稅收法律的神聖和嚴肅,也就難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四是基層稅務部門認識不到位。有的單位片麵地認為稅收宣傳就是辦公室的事情,就是宣傳部門搞得一些新聞報道,業務科室參與稅收宣傳的熱情不高,甚至忽視日常的稅收宣傳,認為稅收宣傳就是走過場、搞形式,將宣傳重點放在對本部門、本科室工作業績的宣傳,對納稅人普遍關心的稅收政策、享有的權利與義務等內容不感興趣,對稅收政策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和納稅人的困難沒有下工夫進行跟蹤調研,最終影響稅收工作的開展。
二、重新定位新形式下稅收宣傳工作的重點
一是要實現宣傳載體、宣傳內容、宣傳形式和宣傳地點的全方位創新。2013年是全國第22個稅收宣傳月,原來的宣傳載體、宣傳內容、宣傳形式和宣傳地點已趨於陳舊、缺乏創新。因此,實現宣傳載體、宣傳內容、宣傳形式和宣傳地點的創新,對加強和改進稅收宣傳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改變過去單純在街道、廣場、國稅部門家門口進行走過場式宣傳這種宣傳地點過於單一的現狀,把稅收宣傳觸角延伸到廣大納稅人中,把稅收知識和納稅意識灌輸到廣大消費者和潛在的納稅人心中,對開展好稅收宣傳工作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
二是要實現稅收宣傳和日常稅收工作的有機結合。稅收宣傳工作要與日常征管工作緊密結合,需要積極引導國稅幹部熱愛稅收工作、依法治稅、廉潔奉公、文明管理,形成著眼於服務納稅人、提升自我素質的內部工作氛圍。通過開展宣傳工作,把國稅幹部的個人價值觀和國家稅收工作的宏觀目標統一起來,使工作人員感覺到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為自己的價值觀服務。把稅收宣傳工作滲透到稅收征管、稅務稽查、隊伍建設、行風建設等各項工作中,實現稅收宣傳和日常稅收工作的有機結合。
三是要實現稅收宣傳效果的最大化。通過拓展宣傳平台,擴大宣傳範圍,最大限度地增強稅收宣傳的社會效果。例如:定陶縣國稅局在2012年開展了“綠衣使者送稅法”稅收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郵政報刊訂戶多、受眾麵廣,幾乎覆蓋了全縣廣大公民這一優勢,突出“稅收·發展·民生”的宣傳主題,把關係民生的20餘條涉稅政策和納稅服務規範的稅收宣傳資料夾入報刊,分送到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部隊、學校及納稅人和城鄉居民手中,走進千家萬戶,有別於以往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發放稅收資料的宣傳模式,實現了稅收宣傳效果最大化。
四是要最大限度地節省宣傳費用和人力、物力。在稅收宣傳工作中,基層國稅部門要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合理精簡宣傳項目,突出宣傳工作的社會效果,可以探索通過和地稅部門、企事業單位開展聯合宣傳,使得原本需要各自進行的宣傳活動得到合並和優化,達到降低宣傳費用和節約人力、物力的目的。
三、關於推進稅收宣傳工作向縱深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