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亮”辦公室工作的“四對關係”(2 / 2)

一般來說,常規工作是基礎,是為“守正”,否則就無從談及發展:重點工作則是提高,是為“創新”,否則就是固步自封。其中,重點工作又是對整個全局或工作進程有巨大影響的工作,從實際情況來看,群眾普遍反映與上級領導決策交辦的工作應該是重點。領導與群眾對我們的考核與評價,除了常規工作以外,往往會以完成重點工作的能力為重要指標,因此需要我們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特別注意抓好重點、幹好重點。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不僅需要十足的工作熱情,更需要超強的工作能力。

三、工作過程與工作結果的關係

考察一項工作,既要關注其過程,但更要注重其實際結果。過程著眼的是“是否做了”的問題,而結果則著眼於“是否做好”的問題。同樣的工作過程,“做過了”“做完了”“做完美了”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的。工作過程要講究方法、效率以及規範性,但這一切都要為實現完美的工作結果而服務。“以成敗論英雄”“拿業績說話”是人們評價一項工作是否完滿的唯一指標。因此,我們要以追求完美工作結果為導向,來設計自己的工作過程,努力做到“沒有任何借口,隻求完美結果”。

先賢王陽明曾言:“持誌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工作的境界如何,主要取決於我們是否對完美結果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追求。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於自己的目標,即便前麵有“九九八十一難”,也一定會踏平坎坷,取得真經歸。以緊急通知開會為例,打一圈電話或發一通郵件即萬事大吉,而不考慮誰在、誰不在,以及誰能開會、誰不能開會等問題,至於會議的效果如何,更不在考慮範圍之內。這就是一種“做過了”的工作態度。而追求“做完美了”的工作態度,則一定會想盡辦法通知到位,確保會議的正常召開,而絕不會出現“我打了電話,但人不在”或者“我發郵件了,但沒有回複”等借口。其實,完美的工作結果永遠都沒有止境,隻要我們堅持追求完美,就一定會讓工作中的亮點不斷。

四、戰術執行與戰略思考的關係

從短期來看,處理好以上三方麵的關係,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但從長遠來看,一個人要在工作中取得不斷的進步,還必須把良好的戰略思考與紮實的戰術執行巧妙地結合起來。前者要注意宏觀、大氣、換位思考,後者則要講求細致、嚴謹、滴水不漏。

戰術層麵的良好執行,是“又快又好”完成工作的基礎。尤其是在時間緊、任務重時,更需要我們舉輕若重,履薄臨深,細致、高效地完成,確保工作質量不打折扣,否則就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影響工作的全局。但如果隻是“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滿足於把每項工作按時完成就萬事大吉,顯然就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作為領導,應該有把握全局的戰略眼光,作為工作人員,也應該有意識地站在更高層麵上,去做全局的思考,養成良好的戰略眼光和全局意識,以充分了解此項工作在整個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理解領導的意圖和群眾的訴求,這樣才會對自己的工作有更充分、更全麵的認識與理解,落實起來也就更加具有主動性。

人們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名好士兵”,這是說理想和目標的重要性。但換一個角度思考,一名士兵究竟如何才能當上將軍呢?如果他整天都是“兩耳不聞其他事,一心隻做好士兵”,隻滿足於做好士兵的份內之事,那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名優秀的士兵而已。原因很簡單,他沒有養成像將軍一樣思考的能力,缺乏站在將軍的立場和角度思考、抉擇與決斷的意識和能力。如果一名士兵,既能做好本職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將軍分配的任務,同時還能進一步思考將軍的戰略意圖,或者學會像將軍一樣思考。久而久之,他的工作能力和狀態,一定會逐步向將軍的水平看齊。

當然,是否能夠讓我們的工作“亮”起來,最終達到理想的完美境界,不僅僅取決於個人,也與辦公室的領導機製、團隊氛圍、合作夥伴等因素相關。這需要組織文化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但組織畢竟是由個人組成的。當我們每個人都能處理好以上四種關係,並努力推出一個又一個“亮點”時,那我們辦公室的工作水平就一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