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
文化大觀
作者:周汝昌
中國的文化曆史非常悠久,積其至豐至厚,積到舊時代最末一個盛世,產生了一位特別特別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
這位小說家,自然不同於一般小說作者,他是一個驚人的天才,他是古今罕見的一個奇妙的“複合構成體”——大思想家、大詩人、大詞曲家、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製度學家、大園林建築學家、大服裝陳設專家、大音樂家、大醫藥學家……他的學識極廣博,他的素養極高深,在他身上儀態萬方地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小說,無怪乎有人將它比作“百科全書”,比作“萬花筒”,比作“天仙寶鏡”——在此鏡中,我中華之男女老幼一切眾生的真實相,毫芒畢現,巨細無遺。
1
曹雪芹的家世既輝煌又奇特。這一氏族的特色是“詩禮簪纓”,文武全才。
自努爾哈赤入關建立清朝之後,曹雪芹家成為皇家奴仆,隸屬“內務府”的正白旗籍。從此,世代為奴,身為“下賤”。由於曹雪芹的曾祖母孫夫人是康熙大帝的保姆(宮廷的“教引嬤嬤”),她的勞績,是康熙日後始終百般照顧曹家的關鍵因由。由此,她的丈夫曹璽(曹雪芹曾祖父)得以到江南江寧府(今南京)去做織造監督,而且先後共達三代四人,曆時幾近60年之久。這一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直接關係著曹雪芹的身世、稟賦、才華、命運,更是他創作小說的真正淵源。
曹雪芹是處在眾多“交叉點”上的一位奇特的曆史人物。在他身上,錯綜複雜地重疊著這些“交叉”:古、今,南、北,滿、漢,旗、民,興、亡,榮、落,貴、賤,悲、歡,離、合,愛、恨,喜、怒,雅、俗,莊、諧,賢、愚,癡、黠……以此之故,他閱曆豐富,感受非凡。他的哲思,混茫著世界、人生;他的才華,瀲灩著千彙萬狀。
2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以他的彩筆和椽筆,使我們曆曆如繪、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們中華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飯,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禮數相接,如何思想感發,如何舉止行為。他們的喜悅,他們的悲傷,他們的情趣,他們的遭逢,他們的命運,他們的荷擔,他們的頭腦,他們的心靈……你可以一一地從《紅樓夢》中,從曹雪芹筆下,尋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寫照!曹雪芹像是隻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離合悲歡,實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
早已滿化的曹氏家庭,對婦女的觀念與中原和江南的漢人有異,而曹雪芹正是在他一身承受滿漢兩大文化的衝突和融合的強烈激蕩和反省中,感到了婦女處境與命運的巨大問題,因此立意要寫一部“閨友閨情”的鴻篇偉著。他有意貶男讚女的思想原因很多,但是滿族文化中的婦女地位與作用,特色與美德,肯定是眾多原因中的重要一個。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特別注重禮節禮教,而且都是濃墨重彩,詳細交代座次、輩分、親疏、內外的一切禮儀,有條不紊。這種禮,由於來自古老社會中,帶著顯著的封建性,但是同時又表現著滿族的一種美德,即重人而克己,謙虛而誠敬。無禮,不知禮,不講禮,不以昧禮為可恥,是一個民族素質墮落的可悲現象。
3
《紅樓夢》形式體裁是一部中國傳統章回小說,而內容實質則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綜合體和集大成。曹雪芹以女媧的神話古史的故事作引而提出了一係列的重大問題:天、地、人、物四者之間的關係;“人”的起源;人具有“靈性”的兩大表現;感情與才華的問題;才之得用與屈抑(浪費人才);情的真義與俗義的問題;情與“理”“禮”的矛盾統一的社會道德問題……都可以在這部偉著中找到觀照與解答。
中華的先民哲士,以天、地、人為“三極”。此三者各有“性命”,而各有其“才”之蘊涵(內在能量)。我們中華的一種文化思想稱為“三才主義”。三者之中,人為萬物之靈,所謂“天地之心”者也,故人之“才”亦即天地人合一的最高級智能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