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觀念應用(3 / 3)

樂島奇跡是如何創造的?“樂島複合旅遊模式”和“海洋文化”的確立明確了樂島的戰略發展方向,並為下一步的整合品牌營銷起到關鍵性的指導意義。

中國景區,特別是主題公園,娛樂產品線同質化、重複建設現象十分嚴重,大多數景區沒有品牌運作思路,都還處在產品營銷階段,樂島以海洋文化為核心,應該為樂島塑造一個什麼樣個性的品牌形象?

樂島,以海洋文化為靈魂,超越迪斯尼的卡通娛樂,超越環球影城的電影娛樂,超越環球嘉年華的機械娛樂,開創海洋娛樂新的領導者。

它的品牌定位就是:世界娛樂中心第四極,世界海洋娛樂薈萃。

為了方便跟消費者進行溝通,拉進樂島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啟動角色營銷,塑造了一個可愛活潑的卡通人物——淘淘。終端以淘淘為主形象包裝出來的一係列海報、立牌、背景板、POP等物料,各類媒體上的係列報道和各類軟文炒作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讓樂島鮮明的時尚活力、親和人性化的品牌形象迅速傳達到千家萬戶。

五大營銷實戰體係讓樂島突圍。樂島構建了以麵向市場的六大中心為主導的營銷管理模式,確保了樂島的迅速反應、快速決策的優勢,又促進了企業從“推銷型企業結構”向“以顧客為導向”的營銷型組織架構的轉化。

樂島在營銷上,全麵貫徹“走出去”的品牌思路,從品牌推介會的成功召開,到渠道價值鏈的深度激勵體係的實施,再到樂島“大海洋夥伴關係”經銷商服務支持體係的成功執行,以渠道和市場需求為中心,通過主動營銷的實施,構建了一個立體化的渠道體係,優化了景區和旅行社的合作關係,打破了傳統景區以自我為中心的單一的價格返點政策。樂島銷售的精細化管理,做到針對不同的重點客戶和市場做不同的銷售策劃,不同的銷售區域不同的促銷政策,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以充分實現以用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營銷結果。

樂島在宣傳上打造整合傳播係統。以“新娛樂,新海洋,新財富”為主題的樂島品牌推介會在秦皇島、北京、沈陽、鄭州、濟南、呼和浩特、大同、哈爾濱等地陸續成功召開,“歡樂海洋之旅全新啟程”的整合傳播又在北京、天津各地全麵展開,“五一”海底婚禮主題活動、“海洋娛樂節”、“十一”樂島狂歡周等活動備受媒體關注,並給消費者傳達了樂島“創新、活力”的形象,豐滿了樂島的品牌形象。

樂島將成為融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地產五個層次為一體的未來的第四代主題公園的發展方向。樂島的成功,中國旅遊實戰營銷體係的全程導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係統戰營銷思路已經成了中國景區品牌化營銷運作的必由之路。

6)麗江和《印象·麗江》2006年7月23日,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雪山篇在海拔3100米的雲南麗江玉龍雪山的甘海子藍月穀劇場正式公演,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實景演出劇場,由此全國引發了一個印象係列的文化熱潮和麗江的旅遊熱潮,讓世人看到了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產業的雙向提升和完美結合。

張藝謀通過“天雨流芳,夢幻麗江”,找到了引爆創意文化產業的最好的載體,麗江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悠久豐富的納西文化又為張藝謀的印象係列提供了最好的文化創作舞台。

打造《印象·麗江》對進一步提升麗江和雲南的知名度,彰顯麗江和雲南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促進雲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繁榮和中國雲南影視產業實驗區的建立和發展,帶動當地和整個滇西北經濟、文化、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張藝謀為麗江的文化旅遊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推動了麗江對外宣傳和旅遊業的發展。

綜合案例現在的麗江城市品牌通過自然和人文的雙重塑造,形成了一種心靈感召的內在力量。古老文化遺產和前端的全球化時尚在她身上無縫鏈接。她為人們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柔軟時光,令都市躁動在慢生活中得以平息,同時為中國城市樹立了綠色GDP的成功樣板。

文化的力量通過不斷沉澱,形成了豐富的麗江底蘊,這就是文化帶來的旅遊增值,無形的東西給有形的麗江一個魂,有了魂的麗江,才有了更強的生命力和品牌張力。

從《印象·劉三姐》到《印象·麗江》,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已形成,“城市印象”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據報道,目前已有12座城市與張藝謀聯係,也想把自己的城市印象一把,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產業的結合給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樣板。

7)少林寺的大眾營銷“2006年10月15日以後,全國各地的遊客就可以在嵩山山穀之內、少林古寺之畔,欣賞到投資3.5億元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這場盛大的實景演出了,我要創造一個奇跡”,著名音樂人譚盾在談到這次跟少林寺聯手合作時,自信之情溢於言表。

具有1500年曆史的少林寺,2006年也從佛門聖地走向了大眾營銷的舞台,一場少林寺大眾營銷之旅也由此展開。“少林和尚用電腦”、“少林和尚辦網站”、“少林寺成立公司”、“少林寺接納洋弟子”、“少林寺公布醫藥、武功秘笈”、“少林寺投拍電影、電視劇,並在全球範圍海選108名中國功夫演員”等,每一條新聞都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

“在外來宗教、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如果佛教還像過去那樣閉門自守,我們的信徒、我們的文化,甚至我們的僧源就都不會有了!我希望佛教能夠走出寺院,走出山林,到人群中去,到眾生中去,能夠跟大眾溝通,跟人群溝通,真正成為大眾的佛教,大眾的宗教。”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少林寺內部刊物《禪露》上的這段話,很好地詮釋了少林寺大眾營銷的靈魂。

神永遠是供人敬仰的,而“民族的,大眾的”才是最就有生命力的,文化也是如此,高高在上或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隻能成為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或成為曆史塵封的記憶;隻有融入時代才能找到更大的一個舞台和品牌張力,少林文化的大眾化營銷,就是少林文化融合時代的最好見證。少林寺大眾營銷的背後,是釋永信推廣“少林文化”的良苦用心,也是少林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傳播途徑。

“此次音樂盛典,還將打造成第一個以中國禪宗文化為背景的音樂藝術教育基地,這場演出有義務展示給現代人一種更深邃的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譚盾的一席話,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如何擴張文化營銷的張力,同時把文化賦予一個時代的大背景,才能找到文化生命力和文化所有者的和諧發展。

8)2006中國鄉村遊2006年年初,隨著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的出台,鄉村旅遊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模式,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解決農村部分富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美化村容村貌、優化管理機製等主要方麵,有效地促進了新農村的發展。

為了深入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神,更好地發揮旅遊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優勢和作用,國家旅遊局將2006年全國旅遊主題定為“2006中國鄉村遊”,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

鄉村遊以鄉土餐飲、住宿和農事體驗為主要產品形式,通過農民自發開展、自主經營與政府指導相結合的模式,已經成為當地休閑度假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速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以此為契機,將在特大城市周邊逐步形成鄉村旅遊休閑度假帶——“環城遊憩帶”,為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火車頭作用。

自鄉村遊組織以來,中國鄉村旅遊景區(點)每年接待遊客超過3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400億元人民幣。中國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新的成長點,成為帶動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亮點。

4月12日,首屆中國鄉村旅遊節在成都市三聖鄉隆重開幕。

開幕式上,國家旅遊局授予成都市政府“中國農家樂旅遊發源地”標誌牌,授予成都市三聖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

綜合案例5月,國家旅遊局與建設部在雲南召開了全國旅遊小城鎮發展工作會議;8月,國家旅遊局下發了《關於促進農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8月,國家旅遊局在四川召開了全國鄉村旅遊現場會;9月,以學習借鑒世界上旅遊消除貧困的經驗為目的,國家旅遊局和世界旅遊組織、世界銀行在貴州召開了鄉村旅遊國際論壇,發布了《貴陽宣言》。全國各地也都根據當地特色搞起了當地的“鄉村遊”,2006年鄉村遊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

各省旅遊局紛紛推出該省的全麵鄉村旅遊大餐,春節期間,鄉村旅遊紅紅火火,但另一方麵,鄉村遊項目過於花哨而散亂,沒有特色,缺乏精品,產業實力薄弱,很難持續發展,最終無法形成品牌效應;同時對景區策劃和管理人才匱乏,很多地方都是村民自己管理,對整個景點缺乏整體包裝,營銷策略陳舊,這必將影響鄉村遊的持久生命力。

問題:

(1)探討案例的主體采取了哪些營銷策略?

(2)2006中國鄉村遊年的營銷與其他案例中的營銷有何區別?

合實訓1:

調查你所在地的高校學生或教師旅遊市場,編寫出調查報告。

綜合實訓2:

以調查報告為依據,為景區、飯店、旅行社提出相應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