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考慮,景點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不同,其麵對的目標市場也不盡相同,因而其營銷策略也應不同。所以,從表現形式的角度對景點進行劃分,可歸結出三種景點類型:自然旅遊景點、人造旅遊景點與活動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類型與表現形式旅遊景點類型具體表現形式自然旅遊景點海濱、岩洞、懸崖、河流湖泊、森林、野生動物園、植物園人造旅遊景點最初並非為吸引遊客而建造的人造景觀專門為吸引遊客而建造的人造景觀教堂、寺廟、豪華宅邸、古建築、古代遺址、紀念碑、古代園林、工業舊址、水庫遊樂園、主題公園、露天博物館、文化遺產中心、鄉村公園、小船塢、展覽中心、園藝中心、工藝品中心、參觀工廠與車間、對遊客開放的農場、野生動物園、娛樂中心、賭場、礦泉療養地、業餘活動中心、野餐地、博物館、美術館、休閑購物中心、濱水開發區活動旅遊景點體育比賽活動、藝術節、市場與集市、傳統的民俗活動、曆史紀念日、宗教儀式。
13.1.3 旅遊景點產品及其地位有人管理的景點是建立在自然資源和人造建築基礎上的,它們本身擁有的資源或所收藏的稀有物品常常成為其吸引力的基礎。但是,資源或收藏品本身並不是景點產品,依賴這些資源或收藏品提供給遊客的經曆或體驗才是產品。經曆或體驗是旅遊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或服務產品的本質特征。
在整體旅遊產品中,交通和飯店所起的作用是為人們旅行提供工具,人們對交通和飯店產品的需求基本上都屬於派生性需求。因此,交通運輸產品和飯店產品對旅遊者的來訪起著一種支持或保證的作用。交通運輸和飯店所麵對的不一定是休閑旅遊者。交通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商務旅行或貨運業務,而飯店以及其他形式的住宿設施的收入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非休閑旅行和酒吧、餐飲以及針對本地區居民的各種業務活動。
與交通運輸和飯店迥然不同的是,景點產品幾乎完全是麵對休閑旅遊市場的,而且景點本身就是休閑旅遊者的旅行動機,對旅遊者的來訪起著一種激發或吸引的作用,人們之所以到某地旅遊,從根本上講是受該地旅遊資源吸引的結果,作為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體現,人們對景點產品的需求也就構成了根本性需求。正是因為景點對旅遊動機的激發,才導致了遊客一係列的旅遊活動,也才有了對其他旅遊產品的需求,從而創造了整個旅遊業。所以,旅遊景點在整體旅遊產品中處於核心地位。
13.2 旅遊景點營銷的特點與影響因素
如前所述,旅遊景點本身就是休閑旅遊者的旅行動機。旅遊景點市場營銷活動受到各方麵的因素的影響,景點營銷應是在根據其特點,充分考慮外界環境及製約因素的基礎上,有效地組織相應的市場營銷,以追求最高效益。
13.2.1 旅遊景點營銷的基本特點旅遊景點屬於服務產品。作為旅遊產品,它具有以下特點並影響著其銷售方式:
1)員工和遊客都是營銷的重要組成成分遊客是生產過程的一部分,而員工是產品的一部分。前者是服務的對象,服務過程就是生產過程;後者直接參與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他們的技術、態度和服務行為是遊客服務體係的構成要素。
2)景點產品的無形性決定了遊客在購買之前無法實驗或試用產品要通過一定渠道讓公眾產生對景點產品的認知,這些渠道的核心是借助公眾輿論和公共關係傳播景區的形象和信息;同時要十分重視讓每一個遊客都有滿意的遊覽經曆,因為他們會將這種經曆推薦或介紹給潛在的遊客。
3)景點產品具有“不可儲存性”
淡旺季、團隊與散客可以實行差價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價格對供求關係的影響並不都很大。
4)旅遊產品隻提供給遊客以共享使用權和暫時使用權由於遊客的逗留時間決定著他的消費額度,因此盡可能地延長逗留時間成為很多景區的重點工作。
5)每一個旅遊景點要突出差別性營銷策略,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形象雖然旅遊景點會因類型不同而競爭程度不同(主題公園和海洋公園的競爭強烈,替代性程度高),但每一個旅遊景點要突出差別性營銷策略,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形象。
6)旅遊產品易受大環境特別是易受時尚的影響例如,2000年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引發了古鎮遊覽熱,不但皖南古村落,浙江北部的烏鎮、南潯、西塘,蘇南的同裏、周莊等都成為人們追尋的一大時尚。抓住時機推銷自己,可以事半而功倍。
13.2.2 旅遊景點產品組合與市場細分
1)旅遊景點產品組合遊客到達景點的目的通常不是去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是從對其周圍環境的認識和欣賞中得到滿足,因此,遊客在景點的經曆始於他們對景點的期望,景點營銷的目的就是促使這種期望產生並使之強化,進而轉化為現實的購買行為。表現在產品組合階段,就是要引入營銷理念,對景點產品中的核心部分、外延部分及附加部分進行科學的開發和組合,前二者構成了產品本身的吸引力,附加部分則起著推動作用。由於核心部分和外延部分相對的固化,因此對附加服務和利益的調整就成為營銷的最核心部分。
在對附加產品進行規劃時通常需考慮以下因素:
(1)廣告宣傳資料的質量,這些資料創造了一種“承諾”,並影響著對旅遊的最初期望。
(2)引導初次到訪遊客的景點標牌的有效程度。
(3)潛在遊客對景點的第一印象以及感知到的好處——這與遊客到訪前的期望有關聯,如停車場的安排是否快捷高效、入口是否暢通等。
(4)景點入口處的外觀和吸引力。
(5)景點入口處或接待處接待遊客的能力,包括售票、信息提供以及在銷售點/入口處對景物大致方位的介紹。
(6)遊客在景點/建築內的行走路徑,應通過科學地分布資源、路徑、路標和其他方式加以管理。
(7)對主要資源的展覽、展示和闡釋,包括提供聲像資料和各種活動。
(8)景點輔助景物的選址和布局。
(9)服務設施,如廁所、咖啡店和小商店的選址和布局。
無論是對這些產品組成要素單獨進行評估,還是作為要素“組合”的一部分在整體產品中進行評估,都是十分有益的。“組合”的方式可因管理決策不同而出現差異。由於景點管理的首要目的在於激發旅遊動機、創造令顧客滿意的產品和提供物有所值的感受,因此,將營銷理念導入產品組合對於景點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旅遊景點市場細分對景點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景點都是從一些基本的細分市場吸引顧客,各景點在這些細分市場上的差別除了與本身的吸引力有關外,位置因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盡管有些景點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因而可以突破通常決定著遊客流量的位置因素的影響,如法國的歐洲迪斯尼樂園和英國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亞誕生地,但由於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於按方便原則在自己的居住地或臨時居住地周圍選擇旅遊景點。對於大多數景點而言,位置因素往往決定著其遊客類型和遊客數量,所以,地理位置是景點營銷時進行市場細分的主要依據。
在景點旅遊產品的營銷中,市場細分的過程從確定潛在遊客距景點的距離半徑開始,也就是確定在多遠範圍內的遊客可能選擇該景點,然後將這一範圍內的所有潛在顧客進行分類,最後,如果有必要,才會按照我們所講的市場細分的方法按人口因素和其他因素進行劃分。在多數發達國家一般采取以下細分方式:
(1)離景點約半小時車程的本地居民。
(2)離家做一日遊的區域性遊客,根據景點吸引力的大小,他們可以來自距景點2小時車程以內的地區,如果是全國著名的景點距離還可以更遠。
(3)住在距景點1小時車程的親友處的遊客。
(4)住在距景點1小時車程的飯店、活動房車、公園以及其他類型的商業性住宿設施的度假遊客。
(5)團隊遊客,通常由旅遊汽車公司安排或由景區直接營銷所獲之遊客。
(6)學生和其他教育團體。
13.2.3 影響旅遊景點營銷的因素
1)外部環境因素實踐表明,旅遊景點的經營狀況受突發性外部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程度通常不是很大,這一點與大型飯店及交通客運企業的情況不同。這一方麵是因為大多數旅遊景點的經營規模都比較小,另一方麵則是與旅遊景點的市場構成中包括了大量的當地居民有關。但是,一個旅遊景點若要長期經營成功,其經營者除了要做好內部的管理工作之外,也不應忽視以下幾項長遠性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1)競爭對手的行動許多新的競爭景點是根據需要設計的,或者是經過調整以吸引和滿足遊客需求的,其中有些還可能得到了政府及其機構和信托組織的大量資助。由於更多的地方是期望通過旅遊業和娛樂業來彌補第一產業和製造業失去的就業機會,這就使本已存在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在這種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一些老的景點可能會消失,因為它們不再有能力吸引足夠的客源,或從其他渠道吸引充足的資金來維持其正常營運。
(2)消費者日趨精明事實表明,在所有經濟領域,顧客的期望都在不斷提高,如果供應商不能跟上需求變化的步伐,那麼“昨日的產品”將很快失去其吸引力。對於景點而言,遊客的精明還反映出遊客對國際標準更加了解,這種了解部分是通過自身的旅行經曆獲得,部分是通過電視等媒介獲得,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各國的重要景點都在持續不斷地推出新的優質標準,這些標準已成為人們評估所有景點的標準。因此,各景點必須不斷開發新項目,才能滿足成熟旅遊市場的需求。
(3)新技術的應用新技術為博物館和其他景點的設計者展示和闡釋資源創造了新的機會。燈光、音響、電影、激光、超寬銀幕電影效果以及新材料(如塑料、碳化纖維和光纖等)都被用來進行現代化的展示,甚至傳統的過山車也讓位於新的采用彈性鋼管的螺旋形和環型軌道過山車。由電腦控製的能夠創造真實動感和視聽效果的模擬機變得越來越便宜,因而很可能在未來的景點得到更為普遍的應用。
(4)所在目的地組織決策的影響由於有人管理的景點通常隻是整體旅遊產品的一部分,而整體旅遊產品又決定著目的地的未來,因此,景點經營者必須考慮目的地其他組織的決策所帶來的外部影響。一般來說,遊客對景點產品的需求是隨整個目的地的變化而變化的。某一地區主要景點的旅遊收入是隨著當地國際遊客流量的波動而增減的,這種波動顯然是由當地經濟、政治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景點本身在這種市場波動中所起的作用甚微。所以,旅遊目的地的所有社會組織的決策都會作用於整個社會大環境,從而必然間接影響旅遊景點的經營,例如,奧運會的主辦使各主辦城市在主辦期間的旅遊人數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