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4 團隊財務決策(2 / 3)

(3)不充分的信息和控製

決策者經常缺乏有關財務問題的足夠信息,並且經常麵臨他們所不能控製的環境力量。這些因素都會以一種難以預料的方式對他們財務決策的結果產生影響。

決策規則是有限模型中的一部分。它們提供迅速而簡易的方法來達成一項財務決策而無需詳細的分析和搜索。它們能被明確地描述出來,並且很容易應用。個人和團體普遍使用的一種規則就是字典規則。它就是按照和字典同樣的方式來對項目進行排序:一次一個標準(類似於一個字母)。字典規則賦予第一個標準最大的權重。隻有當第一標準被公認為是最重要的時,這種做法在財務決策中才有效。

7.4.2 團隊決策中的問題

許多偏見會影響決策,包括風險偏好、問題構架、可獲得性偏見、證實偏見、選擇性知覺偏見、小數規則以及群體思維。

1.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是指個體或群體在預期的結果不能確定時,做出決策還是逃避決策的傾向。一個厭惡風險的個體或團隊關注的是潛在的負麵結果。相對於獲利的可能性而言,損失的可能性被高估。因此,決策者需要較高的獲利可能性才能容忍失敗的可能。相反,偏愛風險的決策者關注的是潛在的正麵結果。相對於失敗的可能性而言,獲利的可能性被高估。風險偏好者隻要有較低的獲利可能性,就能容忍失敗的可能。從希望逃避不快結果的角度來看,一些決策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種選擇也可能對個人產生一些威脅,因為不好的結果會削弱決策者的專業技能感,為組織帶來問題,甚至會讓決策者降職或解雇。大多數個人對風險偏好都比較低。他們購買各種類型的保險來逃避大而未必發生的風險。他們把錢存進銀行,購買貨幣市場基金,以逃避股票與證券波動大的風險。一般來說,他們喜歡能產生滿意結果的決策,而不大喜歡有風險的決策,雖然後者會有與前者同樣的或比預期更好的結果。

2.問題構架

問題構架是指傾向於用積極的詞語還是消極的詞語來解釋問題。處於有利環境的個人傾向於厭惡風險,因為他們認為有更多的東西要損失。相反,處於不利環境的個人傾向於認為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損失,因此偏愛風險。關注潛在的損失增加了風險的重要性。相反,關注潛在的獲利減輕了風險的重要性。這樣。一個被積極界定的情境助長了冒險行為,因為它使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機遇上而不是失敗的可能性上。

3.可獲得性偏見

可獲得性偏見是指個體傾向於因回憶起一個事件中的某些場景,而高估它發生的頻率(反之亦然)。如果你曾經經曆過一起嚴重的車禍,你可能就會高估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這種類型的偏見也可以這樣來表達:不在你視野中的經常就不在你的腦袋裏。換言之,個人經驗對解釋結果的概率比起其應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14.證實偏見

證實偏見是指個體傾向於搜尋那些支持對情境最初解釋的信息,而回避那些和最初解釋矛盾的信息。不幸的是,問題越不確定和複雜,越容易發現這種支持一邊的情況。在搜尋積極信息的同時,也搜尋消極信息,就會減少這種偏見。無論何時,信息來源的可信度不高,而證據又被認為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時,過分自信就可能發生。

5.選擇性知覺偏見

選擇性知覺偏見是指人們傾向於看到他們所期望看到的東西。人們搜尋與他們觀點一致的信息,而不重視與他們的知覺相衝突的信息。

6.小數規則

小數規則是指傾向於認為幾個案例或樣本就能代表一個更大的總體(幾個樣本證實這個規則),甚至它們不能代表時,也是如此。

7.群體思維

群體決策是科學決策的基本方式,但不等於科學決策。在群體決策時,即使由經驗再豐富的管理者組成的團隊也有可能犯下幼稚的錯誤,共同選擇一個失敗的決策,並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就是所謂的群體思維陷阱。群體決策中決策成員因某種原因而追求表麵一致,導致決策失敗的思維方式,原因包括決策組織結構、決策成員心理、決策氛圍和決策成員利益。

決策組織結構的同一性越大,如年齡結構、教育背景等,決策成員之間越容易出現群體思維的現象。團隊成員微妙的心理變化也是導致群體思維的重要因素。比如:因職務高低、位置主次而產生的尊卑心理;因資曆深淺、年齡大小而產生的壓抑心理;因擔心與其他成員的觀點分歧過大,會遭到反對,從而影響團結的猜疑和徘徊心理;意見領袖因職位或其他方麵的優勢而產生的自負心理;隨大流不出頭的從眾心理;一起共事,以和為貴,不能傷了麵子的求同心理等等。這些心理現象促成了群體思維的表征。而企業的文化和決策習慣、團隊決策實行方式、外界影響力等都可能影響決策氛圍,誘發決策中的群體思維,影響財務決策的成敗。任何決策都難免與決策者的利益發生聯係。在決策團隊內部,權力的分配不可能絕對平均,難免會出現一個或數個占有優勢權力資源的領導者。某些情況下,這些領導者的權力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製約,其他權力資源占有較少的成員通常會以服從帶來利益“為行動指南。特別是決策涉及到決策領導者的利益,除考慮問題的解決外,無形中還會考慮到決策領導者利益的保護,決策團隊成員各自出於不同的考慮,可能導致決策更高的一致性”。更有甚者,決策團隊成員將決策權當作利益以某種潛規則進行分割,那麼整個決策會變成一種畸形的群體思維。

公司的財務團隊在對公司的投融資項目進行決策時,很多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群體思維,從而做出意見高度一致、一團和氣“卻是有損於公司股東利益的財務決策。那麼,怎樣防範團隊決策中的群體思維?下麵就這個問題作一些討論。

第一,要樹立正確的團結觀。一個決策團隊應該講團結,講容忍,講諒解,但不能一味講和氣,混淆是非界限,降低團隊決策的力度。良好的決策氛圍非常重要,決策成員要敢於堅持公心、堅持是非原則、堅持組織程序,努力營造和而不同、爭而不吵,能夠自由發表自己看法的決策氛圍。

第二,提倡決策過程中的合理衝突,促進思維碰撞。決策過程中的合理衝突是思想的碰撞,而不是情感的衝突。決策團隊在提倡決策過程中的合理衝突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和規範這種衝突,將其限製在會議中,限製在個體決策的觀點上,使團隊成員在觀點上的爭議成為生活、情感上聯係更加緊密的紐帶。

第三,補償決策過程,優化決策程序。群體思維會導致團隊決策不能按照理性的程序進行,因此,群體思維現象有時也被認為是一種過程損失,如收集各方麵信息不足,缺乏決策醞釀,會議討論不足,沒有必要的決策反饋等。決策前,要注意多方收集信息;討論時避免事先偏好某一方案,特別鼓勵並勇於傾聽不同的、反麵的意見;方案實施時要建立反饋機製,隨時分析新情況、新變化,及時進行方案調整。另一方麵,在優化決策程序上也有一些措施,比如,將團隊分成若幹獨立小組,分別聚會決議,然後再全體聚會,交流分歧,進行二次會議,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員充當反對者的角色,專門提出反對意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