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資本公積包括企業收到的投資者資金超過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以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合稱為留存收益。如圖1-1所示。
圖1-1所有者權益
4.收入
收入指的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等日常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產生於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如工業企業銷售產品,流通企業銷售商品,服務企業提供勞務等。
收入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既包括企業資產的增加,也包括企業負債的減少,也可能這些方麵都有所涉及。
收入隻包括本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入,也就是說,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此外,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要能夠被可靠地計量。本企業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勞務收入、使用費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5.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活動中必然要發生各種費用,包括原材料的耗費、機器設備的耗費、勞動力的耗費以及其他有關的各項支出等,這些耗費與支出就構成了企業的費用。
費用與收入相對應而存在,費用意味著企業為取得一定收入而付出的代價,或者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資源的損耗。
6.利潤
利潤是企業在一定的會計期間收入、費用相抵後的差額,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評價利潤的指標有兩個,一是利潤總額,二是淨利潤。我們可以通過下麵的公式來了解這兩個指標: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投資淨收益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淨額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通過上麵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企業要想提高利潤,就必須增加營業利潤,而營業利潤的增加,主要靠提高營業收入。因此,企業要搞好主營業務,保障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
四、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也稱為會計平衡公式,是對各會計要素的內在經濟關係的概括表述,即反映各會計要素數量關係的等式。其分為靜態會計等式、動態會計等式和擴展會計等式。
1.靜態會計等式
靜態會計等式表述如下:
資產=權益
通常來說,權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由債權人提供的,包括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債券等,負債在未償付之前,是企業資金的一種來源;另一部分則是由投資人投入的,即所有者權益。因此,會計等式又能以下麵的公式來加以表述: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靜態會計等式是設置賬戶、複式記賬和編製會計報表的基本依據。
2.動態會計等式
動態會計等式表述如下:
收入-費用=利潤
如果從動態的角度來分析,收入減掉費用的差額,就是企業某一期間的利潤。
動態會計等式所反映的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關係,是編製利潤表的基礎。
3.擴展會計等式
會計要素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麵這個會計等式來表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