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堂)績效考核應對症下藥。
管理箴言。
管理者在績效管理中要做到對症下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避免績效考核的盲目性,減少無效勞動,統一員工的認識,消除分歧。
績效管理是一個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持續不斷進行的對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和員工就工作目標及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資源和支持達成一致,管理者作為員工的合作夥伴和輔導員幫助員工實現績效目標,達到改善員工績效,進而改善企業績效的目的。
知名績效管理專家羅伯特·巴克沃認為,績效管理的過程“由員工和其主管之間達成的協議來保證完成,並在協議中對未來工作達成明確的目標和理解”。他認為,員工績效目標的確定,應是管理者和員工協商一致的結果。績效目標的確定體現了一種平等和參與的思想,這種思想就是績效合作夥伴的思想。績效合作夥伴關係使管理者和員工站到了同一條船上。
很多管理者認為考核出成績,他們的思維邏輯是,員工有懶惰、討巧、逃避責任的思想,通過嚴格的考核,可使員工有畏懼感,從而更加努力工作,如此就能提高績效。事實顯然不是這樣,在嚴格的懲戒機製下,員工可能會努力行動起來,但是如果員工得不到有效的指導,能力得不到提升,行動的結果不言而喻。常常因為員工行動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很多直線管理者就親力親為,甚至事必躬親,越權替員工把事情做了,造成員工績效虛高。
員工是績效的主人,員工的績效是在直線管理者的輔導和幫助下,經由自己的努力而獨立創造的。在創造績效的過程中,員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並且具備了挑戰更高績效目標的能力。這個時候,直線管理者就需要幫助員工設定更具挑戰性的績效目標,使員工在績效管理中不斷體驗到挑戰高績效目標的成就感。
績效管理目標是績效管理努力的方向,目標不對,方向錯位,績效考核自然困難重重,不論是績效考核的組織者、考核者,還是被考核者,都會覺得身心疲憊。久而久之,績效考核就會流於形式。所以,績效管理者在構建績效管理體係及實施績效管理過程中,需要通過培訓、研討、溝通等方式,在組織內廣泛傳導績效管理的意義,讓全體成員對績效管理目標達成共識,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類型的績效結果,也應該有不同的應用。業績考核與素質考核、行為考核不可混於一處考核,這樣會使被考核者無法了解自己得分、失分於何處,從而不利其改進工作、改正缺點。
(第260堂)好的績效是溝通出來的。
管理箴言。
績效溝通是績效得以實施的關鍵。缺少溝通,管理者與員工都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既不利於管理者及時發現績效實施中所存在的問題,也難以保證績效計劃得到正確有效的執行。
所謂績效溝通,就是管理者與員工就績效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績效管理係統本身存在的問題,展開實質性的麵談,共同尋求應對之策,以改進員工績效的一種管理行為。簡單地說,績效溝通是指管理者與員工在共同工作的過程中,分享各種與績效有關的信息的過程。
管理者與員工共同製訂績效計劃、達成績效契約,隻是完成了績效管理過程的第一步,並不意味著管理者可以高枕無憂地收獲令其滿意的工作結果。因為在績效實施階段很可能產生如下問題:員工會完全按照計劃開展工作嗎?製訂的績效計劃是否周全,是否將所有的問題都考慮進去了?既定的績效計劃需要進行修改嗎?……對於上述問題,績效溝通便成了鏟除績效實施階段障礙的最有效武器。
在績效實施的過程中,管理者與員工進行持續的績效溝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1隻有通過溝通,才能設定共同認可的績效目標。
在製訂績效計劃時,需要明確如下問題。
(1)員工在企業中的角色定位是什麼?
(2)員工要為企業實現哪方麵的功能?
(3)員工如果想要勝任目前的崗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素質?
(4)員工在工作中需要承擔什麼職責?
關於上述問題,隻有通過上下級之間有效的績效互動溝通,才能找到真實的答案。根據這些答案所製定的量化績效考核目標,才是最有意義的,容易獲得管理者和員工雙方的認可。
2隻有通過溝通,才能在績效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勘誤,提高目標實現率。
在通常情況下,員工在績效實施階段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障礙,如果這些問題和障礙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和排查,便會影響績效目標實現率。因此,在績效實施階段,管理者必須經常就工作進展情況與員工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為他們排憂解難,扮演好領路人和教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