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曾經的回憶出現在了浩渺的石壁上?(大章)(2 / 3)

有一天早晨,一個小女孩圍著它拍照,看著鏡頭裏的圖像,小女孩興奮地向身邊的母親嚷著:“媽媽,看啊,樹葉上有露珠,多美啊!”

也許,小女孩永遠都不會知道,那晶瑩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鄉的淚。

縣城一條小街鑲嵌著一家書店。店麵不大,書擺放得螯整齊齊。店主是五十歲上下的和藹老人。

在店門前,有老人一手端著茶壺,一手翻著書,坐在躺椅上,一種悠然的韻味從時光中飄過。老人看得書隻有固定的幾本——《孫子兵法》、《論語》和《三國演義》。

老人喝茶用的壺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陳舊。

有一天,老人安靜地坐在書店前舉著紫砂壺一邊喝茶,一邊翻看著《論語》。

有風吹過,卷動他的發絲,像秋天的蘆葦般飄揚,一朵朵潔白的蘆絮起伏。風動處,喧囂聲跟著起伏,人聲、車聲和著風聲飄蕩。

這時,一個人身著披風走進了書店,他的眼睛盯著老人手中的紫砂壺,說:“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壺讓我看看?”老人這才如夢初醒,放下手中的書,愣愣地望著眼前的人,很疑惑地問:“你是來買書的,還是口渴了?”

來人訕訕搭語:“我不買書,也不口渴,隻是覺得你手中的茶壺很奇特。”

老人聽罷,將茶壺遞給了他。

來人接過壺,一看,臉上掠過一絲驚喜,這壺古樸典稚,紫黑中進著一股靈氣,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時候,有“點泥成金”的美名,可見他的製金技藝在當時已爐火純青,無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於曆史原因,他的壺留在世上很少了。來人仔細看後,見壺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確定了自己的判斷沒錯。據說,他的壺目前世間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為貴,這個人本是文物販子,見到稀世之品自然愛不釋手。

“大伯,這茶壺賣不賣?”文物販子看完壺後,輕輕放下,輕聲問道。

老人抬眼疑惑地望著文物販子,搖搖頭,沒有吱聲。

“大伯,我給您五萬,可以嗎?”文物販子見老人搖頭,開了價。

老人依舊搖頭。

“十萬可以嗎?”文物販子提高了聲音。

“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來的。不賣!”老人發了語,不再理會文物販子,喝著茶,翻開了書。

文物販子悻倖離去,走了十幾步後,還不住地回頭看老人手邊的茶壺。

沒過幾天,那個文物販子再次登門,進門就開了價:“老伯伯,茶壺賣給我吧,三十萬。這可是天價啊!”

老人浸潤在日光下,捧著壺,微閉著眼睛。

自從文物販子走後,這幾天,老人心煩意亂,茶飯不香,夜裏老是做著夢:總是夢見自

己的茶壺仿佛一把刀捅進了自己的心窩。因此,老人很疲憊,神色恍惚,書再也讀不進去了。

老人聽見有人叫喊,睜開了眼。

文物販子認為老人沒聽清楚,提高了聲音再問:“三十萬,壺賣不賣?”

老人微微一怔,擺擺,沒有理會文物販子。

文物販子再次悻悻離去。

文物販子走後,老人的心情極度糟糕,無緣無故發著無名的火,顯得坐臥不寧。夜間的噩夢頻頻發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大概過了一個月,文物販子又來了。這次,文物販子不是一人前來,而是把老人在另外兩座城市裏工作的倆兒子帶來了。“你老爸的茶壺,我出四十萬,你們弟兄倆—人可以分得二十萬,在城裏買房交首付不用著急了。”文物販子指著茶壺小聲嘀咕著。

老人的兒子被文物販子說得早已經心動。

老人看了倆兒子一眼,沒有說話,而是把壺抱進了懷裏。

“爸,喝茶用什麼壺不可以?”大兒子發了話。

“我們買房買車都需要錢。這茶壺賣了吧!”小兒子直接挑明話題。

“這茶壺是祖上傳下來的,不能敗在我的手裏。這茶壺跟我幾十年了,有了感情,自從你們到外麵大城市裏工作後,你媽走了,你們一年半載可曾回來幾次?可曾陪我喝茶談天?”老人氣憤地嚷叫著。

老人發完話,兩個兒子意欲搶過父親手裏的壺。

就在這時,意外事情發生了:老人從椅子上跌下來,手裏的壺脫掉,磁撞在堅硬的水泥地麵上,“砰”的一聲響,四分五裂,茶水滿地。

老人望著茶壺,先是一愣,之後,臉上鍍上了安詳。

文物販子和老人的兩個兒子卻目瞪口呆……

之後,老人換了新砂壼喝茶,看著書,守著書店……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會難以忘懷,並且時時縈繞於心。因為,你也許能從中不斷地得到啟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劇場裏看雜技表演。節目很精彩,場內座無虛席。坐在前幾排的,全是來自異國的旅遊者,優美的東方雜技,使他們入迷了,他們和中國觀眾一起,為每一個節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場了。在輕鬆優雅的樂曲聲裏,隻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最後他騎在另一位演員身上,兩個人一會兒站起,一會兒躺下,一會兒用各種姿態轉動著身軀。站在別人晃動著的身體上,很難再保持平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刹那間,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觀眾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