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須確定忠誠這個核心,即讓自己的下屬都忠於企業,因為這是企業繼續發展與壯大的根本保證。確定下屬的忠誠,是整個企業實現戰略規劃的關鍵因素,雖然忠誠隻是一種道德要求,但卻是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體現,一旦企業形成了忠誠的企業文化,就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合力,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無堅不摧,一往無前。
創造良好的人際
對於一個優秀的團隊而言,凝聚力與競爭力是不容忽視的,相信,沒有一個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團隊如一盤散沙,每個人都想做單打獨鬥的英雄。若想擁有優秀的團隊,管理者就必須先處理好團員之間的人際關係,因為這是真誠合作的基礎,若團隊失去了這一點,那麼,企業的發展必然也會因此而受阻。因此,我們必須將團隊精神的教育與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緊密結合起來。
強調協作的精神
對於任何一位管理者而言,都必須將協調個人成長與團隊成長的關係,使它們能夠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作為管理的重點,假如管理者不斷地談論團隊,卻在管理上獨斷專行,那麼,下屬必然會對團隊漸漸失去信心,進而處於一種遊離的狀態。聰明的管理者應該明白,團隊協作模式對個人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其成員除了應具備優秀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該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這種合作能力,有時甚至比專業知識更為重要。
安泰效應——沒有團隊的支持,任何支持都是軟弱無力的
【法則釋義】
所謂安泰效應,是指一旦脫離相應條件就失去某種能力的現象。這條管理中的黃金定律,旨在告訴管理者們要學會依靠集體的力量,俗語有雲:“水失魚,猶為水;魚無水,不成魚。”由此可見,對於管理者而言,如果失去了群眾的支持,那麼,任何支持都會顯得軟弱而無力,畢竟我們不能憑一己之力挑起整個企業,因此,我們必須為企業創建一個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必要環境。
從古到今,要想獲得企業內部的團結,就必須擺正每一個的利益,先把利益目標弄清楚了,才能讓眾人心服口服。這就需要管理者將企業內部的思想和行為,調整到一致的高度,進而形成一種團結的氛圍,讓下屬遵循企業共同的管理理念,為了共同的事業而相互合作,從而使企業產生一種合力。
一位傑出的企業管理者,應善於建設一個團結的集體,將團結互助的理念深入到企業每一個角落,進而為下屬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要知道,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強大的凝聚力來支撐,唯有讓下屬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將“我為人人”與“人人為我”進行有效結合,縱然管理者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才能,若失去了力量的源泉,最終都無法走向成功的彼岸!
【經典案例】
1933年,經濟危機籠罩了整個美洲大陸,不但大大小小企業都紛紛破產,就連許多曾經威風一時的老板們,都加入了靠領取救濟金度日的行列之中,不僅如此,那些依然還在正常運營著的企業,也是如臨深淵,小心翼翼地對待公司裏的每一件事,惟恐出現一點點小的紕漏,而導致整個企業的崩潰。
就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時刻,不幸的哈理遜紡織公司,卻遭遇了一起大火災,整個廠區頓時淪為了一片廢墟。毫無疑問,這對哈理遜公司來說是雪上加霜,3000名員工都悲觀地回到家裏,等待著老板宣布公司破產與失業風暴的來臨。終於,他們在不安的漫長等待中,等來了老板發來的一封信,從信中員工們得知,在每月發薪水的那天,他們可以照常去公司領取當月的薪金。
在整個全球經濟一片蕭條,每個老板都會因自保,而不管員工死活的時期,公司還能傳來這樣的消息,員工們都感到非常意外,於是,他們紛紛寫信或者打電話,向老板表示自己最真誠的感謝。此時,老板亞倫?傅斯向自己的員工保證:雖然,公司已經損失慘重,但是員工們卻更加辛苦,如果沒有工資,你們將無法生活,所以,隻要我能弄到一分錢,都會發給你們!
當其他企業老板得知此事後,都驚詫不已!要知道,3000名員工一個月的薪水,那可是一筆數額非常巨大的資金,更何況當時的紡織公司,幾乎已經化為了一片廢墟,別說是處在經濟蕭條的時期,即使是在世界經濟的上升期,也很難再恢複元氣了。既然現在恢複無望了,還要掏自己的腰包,給已經沒有用的員工們發工資,看來這個亞倫?傅斯不但糊塗,簡直就是瘋了!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亞倫?傅斯不僅瘋這一次,還打算繼續瘋下去。
一個月以後,當哈理遜紡織公司的員工們,正在為下個月的生計犯愁之時,他們又意外的收到了老板的第二封信,信上說,公司會再支付員工一個月的薪水。當3000名員工接到這封信時都情難自禁,淚水早已奪出了自己的眼眶,在這個失業席卷全國的時刻,每個人都生計無依,上班拿不到工資的情況比比皆是,而他們能得到如此的照顧,又怎能不感念老板的善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