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突發事件報道中電視記者的職業素養(3 / 3)

1、營造良好的媒介環境,加強危機事件中政府與媒介的合作

電視媒體無限製地迎合部分受眾的低級趣味,這就難免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出現諸如侵犯隱私、不當報道等倫理失範現象。④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媒介市場的管理與引導,改變媒介組織之間的無序競爭狀況。

由於信息製度的不公開不透明,以及對記者采編權的限製,長期以來,我國災難常有,但災難報道卻不常見。隨著國家各項事業的改革,我國媒體的災難報道日益增多,而由此引發的問題也越發凸顯。其中,政府與媒體的溝通,以及記者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媒體在災難報道經驗等方麵的不足,也突顯了我國政府在對媒體災難報道管理上的不足與缺失。

西方國家媒體不僅在長期的報道實踐中探索出一些可行的災難報道方法,並積累了豐富的災難報道經驗,政府也逐步建立了有針對性的災難報道管理和規範體係。政府需要通過媒體將最真實全麵的情況通報給公眾,穩定社會情緒,而媒體更需要與政府官員合作,以確保新聞的真實性。⑤我國政府也充分意識到了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積極作用,近年來各類突發事件使得我國政府和媒體都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各自建立了一係列的預警機製。“非典”的肆虐推動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政府新聞發言人製度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輿論引導的作用。我國各地媒體在內部也不斷進行各種業務培訓,努力提高記者進行突發事件報道的能力。

2、記者應全麵提升職業素養

新聞工作者,尤其是電視媒體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本職工作對社會民生的意義。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事件本身牽動著各方利益,尤其需要記者學會積極麵對。

因此,記者在采訪之餘應該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修養。一方麵記者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理的嚴謹態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進行突發事件報道的時候應時刻把握輿論的導向,不以驚悚話語傳遞恐懼,不誇大事實,而是要客觀實在地報道事實,向受眾傳遞必勝的信念。

另一方麵,記者還應該愛崗敬業,不怕吃苦。記者對新聞事業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旺盛的工作鬥誌,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新聞工作者還應努力使自己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更好地為黨的新聞事業做貢獻。

參考文獻

①周洋,《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原則》【J】.《今傳媒》,2010(12)

②鄒雛,《新聞記者需要什麼樣的作風》,http://www.wgj.ks.gov.cn/wgjw-

sdx/dwdetail.asp?

③李安江 等:《記者憶述:那一夜,我們沒有采訪》,中新社,2008-5-19

④王睿,《新聞播報過程中的人文精神分析》【J】.《今傳媒》,2010(12)

⑤趙山山,《西方國家對媒體災難報道的管理》【J】.《新聞愛好者》,2010(12)

(作者單位:明光市廣電局新聞中心)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