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世界
作者:趙勤
【摘要】在傳媒業迅速發展的今天,電視新聞編輯越來越成為一門學問和藝術,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更好的讓受眾接受新聞信息,筆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輯
一、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要求建立電視新聞自身的編輯學體係
如今,電視特技手法逐漸增多,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的機會。比如,以往在電視新聞編輯操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蒙太奇”。而現在,我們能夠借助先進的電子編輯技術,達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畫麵的分割,同時傳遞兩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運用,能在節目播出時,插入來不及編排到既定時段節目中的新聞,還有巧妙地安排受眾介入某一事件,隨時插播微波傳回的消息,有意識強化感觀效果等等。
概括地說,電視新聞已經由預製式向直播式邁進;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開始由簡單的排列組合型進入複雜的“創作”型時代。
二、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性質、特點及其使命,是電視新聞學必須研討的課題
電視新聞編輯部門和編輯的肩頭,應該擔起三大任務:組織指導、編輯製作、控製指揮。
前期:組織、指導。編輯工作千頭萬緒,組織指導要擺在首位。
編輯部應該是整個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編輯部對一段時期出台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參謀”新聞視角,把握輿論導向。
編輯部應該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其中包括開辦欄目、組織拍攝係列(連續)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等。
編輯部應該成為記者站和通訊員的“良師益友”。編輯部不僅要與廣大通訊員形成魚水關係,更得經常與他們互相傳遞信息,定期通報有關要求和發稿情況,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做好服務,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工作,組織新聞業務方麵的培訓學習。
中期:編輯、製作。編輯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文字的編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電視解說詞的修改和節目內容的提示。編輯必須對所負責的時段新聞中的每一條消息進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還必須寫好編前、編後話,配發評論;編輯部的意圖,與受眾之間溝通,都需先由編輯擬好提綱或成文的東西,再由播音員(主持人)傳播到千家萬戶。
中期的第二個方麵的工作是節目製作。這是由電視新聞的特性決定的。記者拍攝了畫麵(含現場聲),編寫了文字稿(含字幕設計),並不等於完成了一條新聞的製作。編輯的任務是讓每一條新聞達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鏡頭的剪輯;(2)使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相一致;(3)將字幕迭現在適當的位置上;(4)畫麵的技術處理;(5)解說與同期聲的合成;(6)計算該條新聞的長度。
後期:控製、指揮。這裏所說的控製,指的是對新聞播出過程的控製。控製者,通常稱之為導播。在直播式節目,播出過程是最緊張的時刻,節目主持人、技術人員、欄目編輯,乃至該時段準備發布的消息,都必須各就各位,隨時聽從導播的調遣。
三、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是編輯的核心工作,要擬訂播出大綱
播出大綱是用以指導當天播出的新聞節目的計劃。與此同時,每個時段的電視新聞節目,都毫無例外地需要有一個詳細的節目單。大綱重在組織,而節目單側重具體地實施。與報紙排版相比,電視在規劃版麵時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報紙是在單位麵積中布置文字,電視則在單位時間裏安排節目。單位時間的固定和客觀時間的流動,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單位時間服從於整個電視版麵。它不僅將每一個時段的節目界定在固定的時空裏,而且根據電視節目製作所需要的時間,確定“成套新聞”,口播消息的最後發稿期限,一般確定在播出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太推後了,就可能影響整個新聞的播出。
突發性新聞以及播出之前來不及製作的新聞,可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適時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記者傳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聞,也可以由導播者及時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著要打亂原來擬定的節目單。插在什麼位置,在什麼時間插入,都需要經過縝密的考慮和精確的計算。
在電視的版麵中,時間就是空間。在有限的時間裏豐富、活躍空間,是電視編輯追求的目標之一。
其二,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具有相對的連續性。同一個新聞事件,由於版麵的限製,19:00時的新聞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時的新聞時段中,則可能介紹得詳盡一點;上一個時段播出時可能沒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個時段中則可以較充分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