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鳳凰中文台《傾傾百老彙》為例
聲屏世界
作者:王誌達
【摘要】從1998年鳳凰衛視推出國內第一檔“說新聞”節目《鳳凰早班車》以來,“說新聞”在我國已經走過了近十四個年頭。2011年1月1日,鳳凰中文台新節目《傾傾百老彙》開播,開創了用娛樂精神說時政的新範式,將脫口秀和“說新聞”結合起來,也是我國“說新聞”節目形態的一次重要發展。
【關鍵詞】脫口秀 說新聞 新發展 《傾傾百老彙》
從1998年鳳凰衛視推出國內第一檔“說新聞”節目《鳳凰早班車》以來,“說新聞”在我國已經走過了近十四個年頭。期間,大陸的電視媒體,甚至廣播媒體對“說新聞”這一全新的電視新聞節目形式,經曆了從追捧、效仿到深入認知、全麵反思的過程,學界更是對“說新聞”發出了要冷靜對待,視情況合理利用的有益忠告。那麼,在學界和業界的共同思考下,“說新聞”在我國有了怎樣的變化呢?本文將以鳳凰中文台在2011年1月開播的一檔名為《傾傾百老彙》的脫口秀類“說新聞”節目為例,對我國“說新聞”節目的新發展做簡要剖析。
一、以往“說新聞”節目存在的問題
1998年鳳凰衛視推出的陳魯豫主持的《鳳凰早班車》開創了國內“說新聞”節目的先河,她以輕鬆幽默的話語,平易近人的口吻,在早間時段向觀眾送出各種資訊,為受眾提供了一套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聞表達式”。從那以後,內地的電視媒體便齊刷刷地辦起了自己的“說新聞”節目,尤其是各地方台更是趨之若鶩。一時間,平民化、個性化、娛樂化也成為了新聞節目策劃者工作的關鍵詞。然而,這種盲目的追捧不久便帶來了諸多問題。
首先,“說新聞”最讓人詬病的是新聞的過度娛樂化。新聞的過度娛樂化會讓節目變得膚淺和狹隘,甚至失去客觀和公正。其次,節目策劃者和主持人對“說新聞”理解有偏差。主持人應該成為“說新聞”節目的精神領袖、內核、主幹。而內地的一些“說新聞”節目卻認為,隻要編輯把稿件寫好,任何一個主持人采用說的形式表達出來,口語化一些,就算是完成了任務。這導致的後果是,節目不倫不類,圖有形式,沒有內涵和看點。第三,主持人水平有限。以美國為例。美國最有名的電視新聞節目《60分鍾》,主持人平均年齡60歲以上,他們都有著豐富的一線采訪、編輯經驗,並且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深厚的文化內涵。①又如國內比較有名的主持人如白岩鬆、柴靜等,他們也都是先從記者做起,隨後才坐到鏡頭麵前與觀眾交流的。而早期內地“說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大都是年輕的俊男靚女,雖然科班出身,但並沒有豐富的一線采訪、編輯經驗,因此,他們對新聞事件通常沒有深入的了解,隻是按照編輯寫好的稿件,做了“替編輯說話”的工作,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這樣,主持人就成了空架子,本應該建立起來的親切感也蕩然無存了。
二、從《傾傾百老彙》看我國“說新聞”節目的新發展
《傾傾百老彙》是由鳳凰衛視全新打造的周末新聞雜談節目,通過主持人現場脫口秀的形式來演繹各類資訊。②首播時間是2011年1月1日,每周一期,每期約35分鍾。主持人是來自內地的尉遲琳嘉。
1、軟硬兼施,不回避嚴肅的時政新聞
以往的“說新聞”節目在選材上都側重於軟新聞,如家庭矛盾、財產糾紛甚至暴力、色情等內容,即使有少量的時政類新聞,也極度軟化,“挑揀”其中可以挖掘到的新奇部分來說。加上主持人水平有限,因此對新聞的評價往往膚淺無味,輿論引導功能蒼白無力。過多的立足本地,親近性有餘而影響力不足;軟新聞太多導致趣味性有餘而新聞性、權威性不足。而《傾傾百老彙》不同。它定位於國際化的媒體視角,穿梭於全球各地社會民生、政經花絮、文化動態、娛樂八卦等各類資訊之間。③因此不難看出,《傾傾百老彙》最大的優勢之一是依托了鳳凰衛視的權威性和強大的影響力。同時,涉獵廣泛,不僅有軟新聞,而且不回避政治、經濟等內容。例如,今年3月份,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後,《傾傾百老彙》對這一重大新聞事件做了大篇幅的連續報道,既有抗震救災中的花絮,也有涉及國際關係的議題。又如今年的利比亞戰爭,該節目同樣給予了高度關注。《傾傾百老彙》的主持人用機智、幽默、易懂的語言,豐富的麵部和肢體語言,較輕鬆地的理清了各方關係,呈現了利比亞當前局勢,既達到了“說新聞”通俗易懂的效果,又保持了對硬新聞的尊重,避免了調侃和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