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世界
作者:邱靜
【摘要】“電視新聞故事化”,就是運用電視語言以紀實、故事化的手法來做新聞報道。本文以花都廣播電視台的《百姓視角》欄目為例,探討了新聞故事化應具備的幾點要素,並對新聞報道故事化的良性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百姓視角》 電視新聞 新聞故事化
曾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記者富蘭克林說,新聞故事化就是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就是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凸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而“電視新聞故事化”,就是運用電視語言以紀實、故事化的手法來做新聞報道。
新聞故事化借鑒了文學敘事的方法,但和文學作品有著本質的區別。新聞必須在保證真實的前提下,讓故事更具趣味性和傳播性。
《百姓視角》是花都廣播電視台在花都最早推出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開播5年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受眾和業界的關注和認可,正是得益於其故事化的新聞表達方式。下麵,就以《百姓視角》為例,探討新聞故事化應具備的幾點要素。
一、細節
新聞作品要描摹人情事態和敘事狀景,離不開對細節的運用。細節是新聞的血肉,好的細節描寫,往往使一篇新聞報道更加鮮活、精彩。細節有助於增強故事的鮮活度、立體感、縱深感和厚重感。細節描寫不在多,一個有衝擊力的細節就足以讓故事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如《百姓視角》中的《山區遲來的兒童節》的報道:
“山區裏的孩子們最缺少的就是書籍,五年級黎美容的禮物是一本厚厚的書。當她拿到禮物後她小心翼翼地翻開黑白的書頁,生怕把書中的紙張弄髒。”
二、連續性
新聞事件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故事化報道中要用發展的眼光來采寫新聞裏的故事,注重報道的連續性。我們來看獲得2010年度廣州市廣播電視新聞一等獎的連續報道《向大姐討薪》。
《向大姐討薪》講述了一名湖南籍的中年婦女向大姐,錢掙到了,卻拿不到,更花不成。如果富裕一點的家庭還可以勉強度日,可是向大姐卻等著這筆血汗錢來給孩子交學費。但是她的老公去哪了?為什麼不管妻子女兒的生活呢?原來在向大姐生下第二個女兒後,一直想要兒子的老公,終於狠下心來將她們母女三人拋棄了,臨走之前告訴她們,那一筆工程欠款的三萬塊錢就作為她們的生活費。
討薪五年沒有結果,她們母女三人基本生活都難以為繼,其中的故事性、不可預知性吸引著受眾。《百姓視角》先後以多篇稿件跟蹤這一新聞事件,引起了廣泛、強烈的社會反響,甚至區委政法委書記也批示一定要幫向大姐討薪。
連續性報道也是向公眾作一個交代,尤其是一些有社會影響的事件,比如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在增加社會透明度的同時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
三、點評
《百姓視角》播出5年來,基本上每一條新聞都配有評論。主持人在新聞後寥寥數語的點評,會讓受眾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它時而溫和、時而犀利,時而沉思、時而幽默。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就把深刻的道理淺顯易懂地表達出來。
例如,新聞《旅遊旺了 路窄了》配以的評論如下:
“最偏遠的小山村都開始塞車了,可見這裏的經濟發展得很快。如果這裏的公路交通能再便利一些,說不定它將會是下一個像紅山村、聯豐村這樣的旅遊富裕村”
這短點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在使新聞的意義得到升華的同時更具完整性。它符合電視民生新聞受眾的文化
層次、收視心理和社會需求。
四、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