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榮譽殿堂》節目的特色與問題(3 / 3)

二、《榮譽殿堂》節目存在的問題

(一)嘉賓人數不均、節目時長不定

隨著《榮譽殿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願意參加節目的嘉賓也越來越多,對於節目來說是一個好現象,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節目出現了嘉賓人數不均的情況。有時一期節目請來了十幾位嘉賓到現場,比如請來的奧運體操男女隊員教練員,整個節目的采訪就由於人數過多而無法深入,造成了嘉賓資源的浪費,還有網友指出很多人喜歡的吊環王陳一冰沒有得到說話的機會。但有時節目又會出現嘉賓人數過少的情況,比如第3期隻有2位嘉賓。這種時多時少的情況,造成了節目時長的不均勻,15期節目中,最長的一期有150分鍾,而最短卻隻有90分鍾,節目時長沒有得到有效控製,從而間接影響了節目的整體節奏。

(二)主持人臨時換陣

《榮譽殿堂》是一檔直播式的采訪節目,原本在國內采訪節目中采用直播形式就寥寥無幾,更何況是專業性較強的體育人物采訪,這對於主持人的現場控製力和應對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榮譽殿堂》節目形成之初就遭遇了換主持人的風波。第一期節目中,節目設置了4位主持人,但四位主持人的風格不一,節目環節又較多,現場看上去比較雜亂,風格也不清晰,隨後,節目組結合觀眾的反應和播出效果的綜合評定,在第5期換掉了之前的主持人並取消了節目中的網絡部分,正式由崔永元和張斌搭檔主持,節目也縮小為3個環節,以采訪為主。自此,該節目才真正找到了應有的形態,開始呈現較好的收視效果。但從一檔節目的前後統一角度來說,還是有所欠缺的。

(三)節目中娛樂元素“度”的掌握

《榮譽殿堂》中加入了大量的娛樂元素,但對於這種傾向於娛樂化的采訪方式,觀眾褒貶不一。有些觀眾認為作為一檔體育類節目過於娛樂化,有媚俗的傾向,再加上準備時間不足,節目有時會出現比較尷尬的局麵。中國的體育運動員大多比較拘謹,節目太過娛樂,有些運動員放不開,互動性也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整個15期的節目中,有時節目會呈現娛樂熱鬧的氣氛,但有時又較為拘謹,以至於節目整體風格不一致。因此,一檔節目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握好自己的風格,如果不倫不類,整個節目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榮譽殿堂》節目的製作需要把握好娛樂的“度”,使自己的風格更加清晰。

結語

雖然《榮譽殿堂》存在著一些問題,節目還不是很成熟,但不可否認《榮譽殿堂》對於專業體育節目大眾化的探索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如何讓體育迷之外的人也來收看體育節目應該成為日後體育頻道發展的重點。吸引這些人必須要做出讓他們感興趣的節目,《榮譽殿堂》的成功就是一個積極的探索,在許多方麵所做的突破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①張斌,《踐行一種價值觀——〈榮譽殿堂〉創作隨感》、《電視研究》,2008(11):16

②譚先虎,《管窺電視體育報道的新突破》,《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31

(作者:揚州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實習編輯:汪冬冬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