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和對策(2 / 2)

三、相關對策

1、拓寬民生新聞的內容

事實上,百姓對信息的需求具有層次性,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這也決定了民生新聞的內容也應該是有層次的,不斷發展的,而不是隻停留於淺層次的報道。就比如雷鋒日當天,濟南有多個單位組織了學習雷鋒的活動,有的單位組織員工去敬老院慰問老人,有的單位組織員工在大街上義務擦鞋,還有的學校組織學生去山上撿垃圾等等,山東電視台《拉呱》《民生直通車》等好幾個節目得到消息後紛紛去采訪,然後剪輯播出,雖然采訪的具體活動不同,但是內容大同小異,而且各節目隻是單純播出了當天的活動,在活動的背後是否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在雷鋒日過後,是否還有單位或個人繼續學習雷鋒呢?這個節日給大家帶來的影響隻是雷鋒日當天嗎?雷鋒日過後是不是還會像以前一樣很多人對摔倒的老人視而不見呢?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拓寬思路,挖掘同民生關係緊密的各種新聞事件,從而擴大民生新聞的容量,增加民生一詞的厚度。

2、提升民生新聞的品格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的新聞,但它又不同於對日常衣食住行的簡單報道。這就要看選題是否具有深層意義的信息,是否有話語空間。車禍、火災、家庭矛盾、水管爆裂、公物受損和打黑揭醜等這類選題每天充斥民生新聞並形成一種模式,盡管吸引眼球,但對提高市民的知識修養和能力素質並無多大幫助。提升民生新聞的品格,並不是一概排斥社會新聞,而是要對社會新聞進行有選擇的報道。這就要求在追求新聞可看性、貼近性、服務性的同時,更注重新聞的價值。

3、建立民生新聞的品牌

電視民生新聞欄目要想發展壯大,應該加快品牌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比如山東電視台的《民生直通車》,現在已經有了很高的收視率,也被觀眾認可,但是節目本身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節目組就應該積極的找出節目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後考慮應該怎樣把節目做得更加完善,怎樣更好的服務於觀眾,滿足觀眾。隻有不斷在節目內涵和表現手法上有新的突破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進而打造屬於自己的欄目品牌,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4、關注農村民生新聞報道

許多新聞欄目和媒體,將民生新聞的內容限定在與城市居民相關的新聞信息上,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被弱勢化、邊緣化了,處於“缺席”狀態。忽略農民,導致民生新聞報道視野狹窄,局限性大。因此,在分配媒介資源時必須平等對待包括農民在內的弱勢群體。民生新聞不等同於市民新聞,“民生”中的“民”應當包括城市市民和農村中的農民⑤。民生新聞忽略了農民,是與我們所倡導的“三貼近”原則相背離的,其後果必然是失去這一部分人數眾多的觀眾,使媒體的影響力下降。因此,麵對農民這一最需要媒體關注的弱勢群體,媒體要切實負起社會責任,真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為農民提供致富信息、生活資訊、文化娛樂等多方麵的服務。真正的民生新聞應該報道百姓生活中所做、所遇、所想、所獲,以及他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與百姓生活“零距離”⑥。

參考文獻

①李幸:《十年來中國電視的第三次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9

②謝常青,《新聞瑣碎化——民生化報道中的不良傾向》【J】.《新聞知識》,2004(4)

③鞠斐:《警惕電視民生新聞背後的立場預設》【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5:132

④金文:《新聞與傳播通論》【M】.複旦大學出版社,2006:97

⑤任中峰:《民生新聞與農民話語》【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223

⑥解豔秋:《淺談地方台民生新聞節目的走向》【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132

(作者單位:南陽電視台戲曲部)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