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彰顯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的本質是對人的深層命運的關注、尊重和維護,以及在情感上對人的關懷和理解,在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之間確立正常的倫理關係。我國的民生新聞是隨著中國媒體人文精神的複蘇而興起的。民生新聞體現了人文精神對大眾傳媒的影響:報道主體是人,關注焦點是人和人性,以受眾為中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對受眾實施“人文關懷”,正是民生新聞的功能定位所在。《廬州和事佬》幫助他們最大可能地解決實際問題,更能讓他們體會到欄目的人文關懷和全社會的愛心,從而得到情感慰藉。如,2011年1月23日的《我的老公是酒鬼》和2011年1月24日的《再也不當酒鬼了》,妻子張秀英不堪忍受丈夫朱大金的酗酒和家庭暴力想要離婚,丈夫嫌妻子對自己太過摳門。和事佬了解這些情況後分別對雙方進行了勸解,使其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決心改正,並且幫助困惑中的朱大金聯係了一份保安工作,至此這對夫妻矛盾調解成功。
4、輿論引導
新華社總編輯南振中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兩個“輿論場”,一個是主流媒體營造的“媒體輿論場”,一個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口頭輿論場”——就是人民群眾從自身感受出發,對生活和社會事件公開發表自己的認識和意見,在口口相傳中成為一段時間內街談巷議的焦點和熱點。新聞媒體要了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摸清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的滿意程度,以便把握社會脈搏。《廬州和事佬》在關注和解決普通百姓家長裏短的矛盾背後,包涵了對道德倫理的弘揚,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對人文關懷的展現。這些案例把倫理、法律、理性、情感等大的主題,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展現了出來,實現了正確的輿論引導和價值導向,培養了老百姓的公共意識,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比如欄目對於贍養問題的報道,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也是對這種每個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的宣傳。家庭暴力、消費維權、勞資糾紛、養老金索要案件等問題的解決,是對老百姓的法律常識和法律意識的普及等。可見《廬州和事佬》這一平台對於引導社會主流價值觀,為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做出了積極的項獻。
參考文獻
①【英】安東尼·吉登斯 著,田禾 譯:《現代性的後果》【M】.譯林出版社,2000:2
②李勇、彭鵬,《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網絡輿論生態環境》【J】.《新聞愛好者》,2010(11):4-5
③王起鈞,《試論電視民生新聞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D】.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④張慧,《論電視民生新聞中的人文關懷》【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8(2):77-79
⑤《南振中:密切新聞報道與人民群眾的聯係》,新華網,2004年4月29日
(作者:左軍,合肥廣電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合肥廣播電視台黨委委員;範璐璐,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研究生)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