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經濟新聞縱深化的思考(2 / 2)

經濟新聞的分析性報道為報道的與眾不同打開了充分的空間。在當前我國的經濟報道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盲目跟風的情況。不少記者缺乏自己的獨立見解,缺乏冷靜的思考,隻會跟風報道“明星”企業和新聞人物,導致了片麵報道的產生,也造成了很多失實和難以彌補的負麵效果。如2010年7月,新聞界對李途純和他的“太子奶”集團資不抵債即將破產的報道。對該事件,媒體大書特書;而就在此前不久,同樣是這些記者還在盲目歌頌和誇讚。這樣自相矛盾報道的例子還有很多。透過現象見其本質,不要為各種表象所迷惑,要善於捕捉經濟現象變化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具有成熟的認知力、審慎的態度和清醒的頭腦。

將經濟新聞報道縱深化,要不斷提高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並在事實基礎上,敢於下判斷,提供前瞻性觀點。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熊貓電子牽頭在南京召開彩電業峰會,會議主要議題是:因彩電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不斷下降,采取價格聯盟維持行業利潤。參會彩電企業承諾將根據價格協議銷售產品。如何報道這則新聞?首先要有個最基本的判斷,就是價格聯盟符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且具不具有合法性?再者,價格聯盟能否順利實行?在現場,記者要善於觀察。參會的國內彩電企業共有九家,是當時國內彩電業的幾大巨頭,然而被稱作國內彩電業“老大”的四川長虹卻缺席。這麼重要的會議長虹不可能不派代表參加,這是怎麼回事?除非是不願意加盟,也就是不願接受所謂的價格協議。如果長虹拒絕接受,那又意味著什麼?基於這些推斷,通過采訪物價部門,進一步了解價格聯盟的合法性。得出企業之間通過價格協議壟斷市場價格的行為是不合法的結論,這一結論通過采訪相關法律專家同樣得到印證;對四川長虹的采訪,則進一步證實長虹不執行價格聯盟的立場,長虹方麵表示繼續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為了使判斷的事實依據更充分,記者還要采訪沒有參會的其他一些企業,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彩電價格聯盟注定破產。經過細致縝密的分析,采寫出的新聞才更有份量。

經濟新聞的分析性報道要求具有前瞻性,它區別於以傳遞經濟信息為目的的一般經濟報道,也是受眾的深度需求。經濟現象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對其走向作出前瞻性的分析,受眾或者會錯失良機,或者在突如其來的經濟事件麵前不知所措,甚至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經濟報道的前瞻性要求記者對經濟現象未來可能的走向,有科學精神和敏銳的直覺。前瞻性的基礎是對經濟現象的曆史和現狀的客觀分析,前瞻要做到盡可能的準確,就離不開科學精神。前瞻性也是長期經驗積累的產物,記者因有豐富的經驗往往會有準確的直覺。這兩點都是預測的先決條件。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媒體當然不可能作出何時金融危機爆發這樣的精確預告,但引發爭議的是部分媒體缺少前瞻性的分析報道,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嚴重影響不是估計不足就是過於樂觀。

(作者單位:江蘇經濟報社)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