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韓寧
【摘要】草根階層主要指社會平民,他們與政府高官、企業高管等社會精英群體相比,在社會地位、經濟水平等方麵處於弱勢地位。草根階層危機主要指普通人因為種種原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被名人”後其私生活受到騷擾和影響,人格、精神受到傷害。
【關鍵詞】草根階層 危機傳播 網絡輿論
一、概念界定
史安斌把危機傳播定義為:在危機前發生及其發生過程中,在政府部門、組織、媒體、公眾之內和彼此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流過程。①結合此定義,筆者把草根階層危機傳播定義為:在危機前發生及其發生過程中,在個人(草根階層)、媒體和社會其它公眾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流過程。和其他類型的危機傳播不同,草根階層危機傳播是一個人“周旋”於眾多網民和媒體之間,而這種“周旋”顯然是無力的,具有零對抗性。在“三鹿奶粉”議題剛出現時,三鹿集團即刻啟動企業危機公關,和百度合作,將其搜索靠後,使公眾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真相;當唐駿陷入“學曆門”事件後即刻啟動名人危機管理,和出版社聯係,使其出來澄清。草根群體因其在社會地位、社會話語權、經濟實力等方麵的弱勢,無法啟動危機公關、危機管理來影響和左右輿論,同時他們也缺乏麵對危機時
的經驗與心理承受能力。
二、危機傳播中網絡輿論的演變機製
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網絡媒體為載體的公眾,關於各種新聞事件、社會現象所表達的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主要包括網絡新聞輿論和網民意見輿論。本文所說的網絡輿論指後者。
(一)議題的出現:引爆點和輿論潛力是關鍵
一種新輿論的產生,直接來源於外界的信息刺激。在信息泛濫的網絡中,一個議題能否成為熱點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具有強勢的“引爆點”。“銅須”事件的引爆點為一夜情、婚外戀,“後媽虐童”事件的引爆點為“家庭暴力、惡毒後媽”,“鳳姐”“被名人”其引爆點為她的其貌不揚與過高的擇偶標準、過度的自信之間的矛盾,“犀利哥”走紅是因為他的乞丐身份和不俗的混搭穿衣服風格之間的矛盾。這些議題的輿論潛力是天生的,其本身的特性就潛藏著被過高關注的可能性。
通過分析,筆者發現,草根群體議題的易爆點主要有兩種:
其一,議題觸及了網民的道德底線,使他們有群起而攻之的可能。例如“虐貓事件”中的“虐貓女”踩著高跟鞋虐貓的血腥暴力激怒了人們善良、善待動物之心;“銅須門”中主人公鄭某的行為激起了網民對婚外戀、一夜情的反感。
其二,刻板印象與現實的較大反差,即網民對某一類人的刻板印象與事件主人公現實行為的巨大反差,繼而激起網民的獵奇心理和娛樂心理。比如羅玉鳳無錢無貌無學曆,但卻在地鐵裏散發傳單說非北大清華的經濟學研究生不嫁,這種行為挑戰了人們的傳統婚姻觀、擇偶觀裏“門當戶對”、“男才女貌”的標準;“犀利哥”的走紅是因為他“憂鬱的眼神,唏噓的胡碴子,那帥到無敵的梵風衣,還有那雜亂的頭發”與人們傳統印象裏乞丐的衣衫襤褸、又髒又臭的形象的巨大反差。
(二)議題的成長並逐漸形成網絡輿論
由於草根議題吸引了網民的眼球,其引爆點激起了網民的傳播欲望,他們想要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並和自己產生共鳴。於是他們便通過BBS、博客等網絡渠道發布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廣而告之”。而受眾轉向傳播者的過程中正是公眾自我議程設置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網民的自我議程設置有兩種方式:一是對議題進行繁殖。網民通常會通過E-mail、即時通訊工具、博客或論壇轉發那些自己認為好的議題。這種方式會使議題擴散,從而實現繁殖。二是對議題進行升值。在更多的時候,網民會通過BBS、博客等網絡渠道對於某一個事件或某人的行為進行評論,這些意見反響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議題的關注度,使議題實現升值。
(三)網絡輿論暴力出現
隨著議題的不斷傳播,網絡輿論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網絡輿論暴力也隨之出現。一般情況下,網絡輿論暴力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以道德的名義,惡意製裁、審判當事人並謀求網絡問題的現實解決;第二、通過網絡追查並公布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隱私),煽動和糾集人群以暴力語言進行群體圍攻;第三、在現實生活中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並對現實產生實質性的威脅。網絡輿論暴力與龍卷風在特征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形成速度快、持續時間短但力量強度大、社會傷害深。②從“銅須門事件”、“虐貓事件”、“惡毒後媽事件”,再到“小學生遭惡搞事件”,在網絡世界,當事人的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等正當權利多次受到“輿論”的嚴重侵害,網絡輿論暴力現象屢有發生。最重要的是,這種暴力的矛頭指向的是毫無還擊之力的草根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