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更加健全的法律機製和媒介環境
傳媒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法律作為規範整個社會行為準則的有力武器,是編輯能夠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自覺肩負起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的後盾。一方麵,需要相關國家政府部門頒布法律條令和行為準則,並且得以強有力地執行。另一方麵,也需要政府部門和傳媒自身做好大眾文化走向的規範引導和鼓勵宣傳作用。同時也能夠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下新媒介的優勢,不斷創造出以當前技術為支撐的新內容。對於媒介自身,要注重編輯部門的評價體係,不應以單純的收視率、點擊率等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從而調動編輯守衛文化、創造文化的熱情。
3、規範多媒體內部以及產業鏈之間的聯係和發展
從2011年3月到4月在京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三網融合高峰論壇上的結果來看,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媒介內部因各自的利益鬥爭會使三網融合“夭折”。在現今中國,由於受到傳媒環境以及媒介自身發展利益的要求,諸多能夠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促進社會快速發展的意見在短時期內難以達到一致。雖然,媒介融合環境下的三網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從長遠看,其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除了國家法律、政策等外部的支持外,各媒體內部更應放棄成見,達成一致的目標。
媒介融合趨勢勢不可擋,而以傳媒為中心,向其他行業延伸,並與相關行業構建的產業價值鏈,使傳媒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技術支撐。傳媒行業一邊要擔起誨人的社會文化功能,另一邊要麵對產業價值鏈上其他環節的利益分成,很難把握媒體的純淨度。因而需要傳媒集團在價值鏈構建中,調整自己主營業務和非主營業務的關係,改變以往主要依托廣告收入的行業狀況,要依托傳媒本身的品牌優勢,締造核心業務。同時在產業價值鏈的打造中,需要確定短期、中期、長遠的目標,考慮價值鏈的整體效益,為媒介融合的良好發展提供更好的平台。而編輯在這樣的一個文化大背景下,需要開拓視野,提升國際戰略思維和水平,才能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進行文化創新並肩負起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
參考文獻
①張西山:《編輯的人格分析——編輯的文化視界》【M】.人民出版社,2007
②④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③郝振省,《數字出版為編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報業網,【EB/OL】.2010-10-1.http://www.baoye.net/News.aspx?id=306435
⑤任火,《編輯,社會的良心》【J】.《編輯之友》,2009(7)
(作者: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08級編輯出版專業學生,指導教師:朱尉)
實習編輯:汪冬冬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