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子閱讀與傳統閱讀在高校的博弈(3 / 3)

事實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上文就有所涉及,但不係統。我們說,電子閱讀之所以在高校難以迅速普及,原因是多方麵的,而正是這些原因成為探索其出路的突破口。若非要一言以蔽之的話,我們認為,關鍵在於電子閱讀的重新定位(整合)。

首先,最大程度上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選擇電子閱讀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電子閱讀所依托的現代技術帶來的閱讀便利化。我們的調查發現:就應用功能多少對於閱讀載體的意義而言,幾乎所有調查對象都認可其決定了閱讀載體使用度和效能的實現。所以說,閱讀商向使用者展現其更為人性的功能設計和閱讀理念,是獲得競爭優勢的不二法門。

其次,深刻分析讀者的心理特點,根據電子閱讀的實際,進行有效的內容整合。上文提到,電子閱讀的多樣形式和下載鏈接功能決定其傾向於更為活潑的青春小說或是期刊雜誌等。我們認為,這正是電子閱讀在以學術探討為主流的高校難以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對其進行內容整合就迫在眉睫。內容整合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從組織結構上讓電子閱讀所呈現的內容豐富、完整、全麵;二是從具體選擇上把握所選內容的性質、定位和尺度。

再次,調查結果還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認為不成係統的產業鏈和不夠完善的相關製度是電子閱讀普及的最大障礙。據此,我們認為,一方麵運營商需要重塑運營理念,與內容提供商、電信運營商、代工廠商及零組件廠商都建立流暢有序的合作關係,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另一方麵相關部門應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場調控機製,各大運營商更應彼此合作、資源共享、公平競爭,在係統內部有序管理、誠信經營、規範秩序。隻有這樣,各種電子閱讀器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在閱讀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

最後,電子閱讀的廣泛應用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趨勢,高校自身尤其是高校圖書館理應在其中發揮獨特作用。首先要聚合眾力組建校園網圖書館,大力調整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實現館藏資源多樣化;同時要重視圖書館共享信息資源的建設,加強自身資源庫額開發,實現館藏資源共享;最後還需要加強信息資源隊伍建設以及提高讀者的自我服務能力。⑤

結語

我們的調查問卷最後還對電子閱讀的未來進行了探討:隻有15%的大學生認為電子閱讀帶來的衝擊很大,隻有3%的大學生相信電子閱讀一定會最終取代傳統閱讀。當然,我們承認,僅僅通過一份調查結果就斷定一個結論是不科學的。但是如果從使用者的心理傾向上看,電子閱讀與傳統閱讀將長期碰撞並存似乎又是必然事實,這也反映了二者在高校乃至整個閱讀市場中的博弈有多麼激烈。

【本文受安徽大學2010年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為101035735。】

參考文獻

①江璿娥,《電子閱讀與紙本閱讀交互使用——淺析當前讀者最佳閱讀方式之取向》,《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1)

②劉斯斯,《求解電子閱讀未來》.《中國投資》,2010(7):111

③④趙娟,《淺析傳統閱讀與電子閱讀的利弊》,《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2):54

⑤石群,《校園網電子閱讀發展對策》,《現代教育技術》,2010(10)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實習編輯:汪冬冬

責編:程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