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聞發現:在感悟中產生靈感(2 / 2)

我們說,新聞無處不在。新鮮的事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新在什麼地方?記者應該去感悟,通過自己的觀察視角,審視自己發現的新聞。

新聞發現是記者的一種能力體現,而培養這種能力,使自己盡快成為發現新聞的高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每一個記者都能夠做到。

在新聞采訪中,由於記者缺少眼光、缺少感悟、缺少靈感、缺少發現,與好新聞失之交臂的事比比皆是:

在阜陽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實習期間,看到過一個縣電視台記者傳送的這麼一條新聞。新聞說的是阜陽市人大常委會的一位副主任到這個縣檢查麥收工作。實際上,類似領導下基層檢查指導麥收的新聞,阜陽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中編發了不少,這樣的新聞沒有太多的新聞價值。算是記者做的一篇應景的文章。我看了新聞的文字稿。領導下基層檢查麥收工作這樣非常一般的不是新聞的新聞確實讓人看了打不起精神。新聞結尾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年XX縣小麥種植麵積155.8萬畝,預計畝產506.6公斤,比上年增長41.6公斤,同比增長19,2%,總產可達到78.9萬噸,同比增長21.3%,其中X鎮的X村小麥超高產田塊經預測畝產可達746.2公斤,有望再次刷新全省小麥高產紀錄。”

就是這麼一句“有望再次刷新全省小麥高產紀錄”讓我眼前一亮,一個領導下基層檢查麥收工作,對地方電視台來說,是一條司空見慣再普通不過的新聞了。而“有望再次刷新全省小麥的高產紀錄”,卻是一條蘊藏著重大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這麼重大的新聞線索,我們的記者就這麼一帶而過的說了一說,沒有去做深度的挖掘,沒有到高產小麥的現場去采訪種植戶,探究一下小麥高產的原因,沒有把這條值得人們關注,值得向全社會推廣的小麥高產信息向社會作詳細的公布,不能不說是記者的遺憾。可以這樣分析,我們的這位記者,既然把這句話寫到了新聞的文稿裏,說明他曾經聽到或者已經知道這個村的小麥超高產田今年有望刷新全省的小麥高產紀錄,但他沒有留心、沒有用心,沒有對這句話進行比較分析,去揣摩它的新聞價值的含金量。結果,隻抓了一條不起眼的小貓魚,而讓一條已經遊到自己麵前的大魚給溜走了。

新聞發現,發現新聞,靠的是記者對新聞的感悟。感悟使記者產生靈感,讓記者從不起眼的新聞素材中提煉和發現有價值的好新聞。

發現對一個記者來說,是獲取新聞線索,收獲成果的一道門檻,而在發現中感悟新聞,則是新聞靈感的誘發劑,是好新聞產生的基石。在新聞發現中學會感悟,你就會覺得新聞無處不在,覺得你的手底下有寫不完的新聞。但要做到這些,要悟出境界,寫出有分量、高水平的新聞,你所需要的是時間、是學習、是琢磨、是觀察、是付出。

(作者:滁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08級學生)

實習編輯:杜紅洋

責編:程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