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也開始趨於緩和。後來,金庸參與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為香港回歸祖國貢獻了力量。
三、金庸與文化圈的交往
作家倪匡是金庸的好友,兩人之間偶爾也會產生小矛盾,但金庸總能處理得很好。在一次賓客雲集的宴會上,倪匡趁酒酣耳熟之際大呼大叫,要金庸加稿費。他說:“查良鏞,你賺了這麼多錢.應該加稿費了吧!”此時,金庸若再加拒絕.勢必會讓倪匡下不了台,也會在眾人心目中留下吝嗇的印象,說不定還會影響宴會上熱鬧的氣氛,所以,金庸滿麵笑容地說“我加,我加!”事後,金庸果真加了稿費,但隻加了5%,倪匡自然不滿。於是,又去找金庸,這回,金庸則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他說“吾兄要加稿費,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你要加,別人也要加,這筆開銷,報社目前還承擔不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直說得倪匡點頭稱是、心悅誠服。金庸不想給倪匡加稿酬,那是事出有因,害怕引起連鎖反應,不利於管理,其實,金庸對朋友、對部下的公益事業向來出手大方。⑩
金庸跟李敖本來是十分要好的,李敖常請金庸到家裏做客。後來因為李敖和胡茵夢離婚,《明報》照實報道,責怪金庸為什麼不幫他。金庸接受媒體訪問,提到這段往事時說:“我們辦報紙的人完全公平講話,絕不因為私交好就幫你。”⑾
筆者認為,從金庸與倪匡、李敖的交往中可以看出,金庸為人的剛柔並濟和慷慨大方。在金庸漫遊歐洲分身乏術的時候,倪匡會站出來“代筆”。
結語
從《明報》發刊詞和社評,以及金庸的公共交往中可以看出,金庸“文人論政”的辦報理念,一直以“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為信條,鼓勵廣大市民發表意見,正如20世紀60年代,其在“自由談”欄目的回信所言“《明報》尊重知識高深的讀書人,願意接受他們的領導,但我們真正的朋友,永遠的死黨,都是廣大的小市民”。
參考文獻
①汪民安:《文化研究關鍵詞》,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91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
3167942.html
③張圭陽:《金庸與〈明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30-32
④⑤⑦⑧⑨辛磊:《金庸傳》,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⑥http://paper.people.com.cn/dd/html/2007-07/01/content_13422032.html
⑩互聯網,《金庸的做人與處世》,《職業人生》,2006
⑾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417307/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