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聞,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它的作用在於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新聞工作者千萬不可小看自己手中的筆,“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我們應當時刻牢記發揮意識的積極能動作用,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三、堅持實踐的觀點,增強新聞的生動性
上麵所說的新聞的指導性,是指積極能動地反映世界,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世界。要做到積極地能動地反映世界,就必須堅持以實踐為基礎。
把實踐的觀點用於新聞工作,就在於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僅使你的新聞具有真實性、指導性,而且還要增強生動性,努力寫出生動感人的報道來。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隻有深入實際,經過艱苦細致地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寫出真實而又生動的新聞。許多新聞報道,尤其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之所以感人肺腑,就在於作者采訪深入、細致,捕捉到了生動的情節和細節,再經過藝術加工,情凝筆端,致使人物栩栩如生,事實有情有景,生動而又不失實,感人而不虛構,逼真而不俗套。
此外,要增強新聞的生動性,除了要堅持實踐的觀點外,還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聯係發展的觀點,去采寫正在產生著、發展著、不斷變化著的事物,去采寫新聞人物、新風尚、新思想。還要運用事物的共性和個性的原理,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寫出有特色、有個性的報道來。
綜上所述,新聞的真實性、指導性和生動性是缺一不可的,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聯係、相輔相成的,離開新聞的真實性,就談不上指導性和生動性;離開了指導性,其真實性和生動性就失去了意義;同樣,沒有生動性,其真實性和指導性所發揮的作用都要大打折扣。所以,在新聞采訪寫作過程中,要真正做到真實性、指導性、生動性達到完美的統一、融為一體,除了要掌握新聞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藝外,重要的還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自己的采訪、寫作過程,堅持“三貼近”原則,力戒浮躁、浮誇,不斷提高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確保新聞宣傳工作輿論導向的正確。
(作者單位:安徽含山廣播電視台)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