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錦取出一隻金懷表問法官:“法官先生,這是什麼表?”
法官說:“這是倫敦名牌金表。可是,這與本案沒有關係。”
羅文錦堅持說與本案有關,並繼續問:
“這是金表,事實上沒有人懷疑。但是,請問內部機件都是黃金製的嗎?”
法官知道中了“埋伏”,隻好啞口無言。
預設埋伏,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又簡潔明了,使對方無話可說,無詞可辯。
3.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指的是在論辯中受到攻擊時,可以不直接從正麵答辯,而借助論敵提供的話題進行還擊,從而改變論辯的局勢。
1959年尼克鬆訪蘇,此前,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對前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攻擊。在尼克鬆與赫魯曉夫會晤時,赫魯曉夫對尼克鬆說:“這個決議臭極了,臭得像剛拉下的馬糞,沒有比馬糞更臭的東西了!”赫魯曉夫出言粗俗,欲使尼克鬆難堪。誰知尼克鬆回敬道:“我想主席先生大概搞錯了,比馬糞還要臭的東西是有的,那就是豬糞。”
4.釜底抽薪
古人說:“揚湯止沸,沸仍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鍋裏的水沸騰,是靠火的力量,而柴草則是產生火的原料。釜即鍋,薪即柴草。止沸的辦法有兩種:一是揚湯止沸,二是釜底抽薪。論辯時,論辯雙方所持的論題,都是由一定的論據支持的,如果將論題的根據——論據抽掉,那麼,論題這座大廈就會像釜底抽薪,其論點必然不攻自破。
5.以退為進
在論辯中,有時不急於以眼還眼,針鋒相對地直言對抗,而是先承認對方的分析和指責是對的,讓對方認為自己似乎同意了他論據的合理性,然後出其不意,或指出對方的矛盾,或說出事實的真相,或作出另外的分析,最終達到證明自己論點正確性的目的。
6.順水推舟
順水推舟即順著對方的思維邏輯推下去,最後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以證明對方的觀點站不住腳。
加拿大的前外交官切斯特·郎寧,1893年生於中國,當時他父親是美國來華的傳教士。小郎寧出生後喝的是中國奶媽的乳汁。後來他30歲時參加了議員競選,遭到了反對派的攻擊。反對派的邏輯是:“郎寧曾喝中國人的奶長大,身上一定有中國人的血統,因而不能參加加拿大競選。”郎寧反擊道:“你們中有沒有人喝過加拿大牛奶呢?如果有,你們身上不是也有著加拿大牛的血統了嗎?當然,你們可能喝過加拿大的人乳,又難免喝過一些加拿大的牛乳,你們豈不成了人牛血統的混血兒了?也許你們長大了,不僅靠喝,自然還得吃,吃雞脯、吃牛排、吃羊腿……這樣一來,你們的血統一定是很難認定了。”
7.逼其亮底
在論辯中,你可想辦法逼對方把你想了解的東西盡快說出來,以便早點對付之。其辦法之一是把話說到一半就故意停下來,然後讓對方接下去說,如:“這麼說,你的意思是……”“照您的說法,它的意思是……”當你用這些半截子話去誘發對方時,對方十有八九會不假思索地把這句話按意思說完,這時,你就輕而易舉的又多了一張“底牌”。
怎樣展開辯論
1.搶占先機
辯論場上誰掌握了主動權,誰就有了取勝的保證。為了掌握主動權,除了要充分利用主動權,搶旗幟以奪人心以外,首先應當在程序發言中力求穩紮穩打,盡量講一些四平八穩、留有餘地的話,不給對方留下可乘之機。
其次在自由辯論中揀對方最薄弱的環節先攻,力求先聲奪人;取得優勢後,乘勝進入下一回合,積小勝為大勝;陷入劣勢時,及時轉入對本方有利的陣地,實施反攻;處於優勢狀態時不糾纏,不硬拚,躍出來拉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給評委和觀眾一個鮮明的感覺——是你牢牢掌握了主動權,新的話頭總由你挑起,你挑到哪裏,對方就跟到哪裏,全場牽著對方的鼻子走。
最後不給對方“空子”鑽。一些有威力、出效果,卻又容易讓對方鑽空子的話,可以放在自由辯論對方時間已經用完的時候講,或是安排在正方四辯的程序發言當中講,因為這時對方已經沒有發言的機會,不可能再來鑽空子了。
2.窮追猛打
窮追猛打,是辯論中占有先機一方慣常采用的方法,其關鍵招式就是有答必有問。沒有經過專門訓練、不夠老練的隊員,在自由辯論中往往不能處理好答與問的關係:或是隻答不問,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既先用完了自己的時間,又缺乏對對方的攻擊力;或是隻問不答,讓評委和觀眾感到明顯是在回避對方的問題,導致最終的失敗。有答必問,即以機智的答詞反駁對方觀點從而贏得全場掌聲時,立即“反問”,使對方無任何喘氣機會,最終在你的窮追猛打下,敗下陣來。
3.攻其矛盾
對方的矛盾一般分為三類:首先是對方的論點論據與客觀事實發生了矛盾。這時應當及時運用可靠的事實材料,指出對方的觀點有漏洞,材料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