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
醒俗
作者:楊永漢
劉家莊的劉四爺為人和善,穿戴素樸,平時總是著一件藍衫,腳蹬大口布鞋,是一位麵善心慈之人,方圓附近的鄉親們遇上難事,如果找到他總是會盡力幫忙。
那年春天,鄰村張家營張老五的獨子被上邊強行征兵。張老五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小孫女患癲癇病,兒媳隨外鄉人私奔,而他老婆又身染肺癆。兒子一旦當兵走了,家中失去頂梁柱這可是大事啊!張老五在家中苦思許久,經人勸說找劉四爺幫忙說情。
劉四爺仗著是一方有名士紳,二話沒說,就通過縣長找到縣保安大隊,說張老五的兒子係獨丁一人,按理不能應征入伍,一番慷慨陳詞,加之縣長從中說和,保安大隊長當即通知放人。為此,張老五承情不過,砍了一塊豬後臀尖送到劉府,劉四爺稍作推讓後大方地“笑納”了。 說劉四爺善,並不是隨便開口幫人講講情,而是即便是遇到了危險,他也會伸出援手。
土匪宋黑皮聽說西村的侯石頭家有私財,便帶人綁票侯石頭,讓他老婆在三日之內送上三十兩銀子,否則撕票。
也許是侯石頭得罪了冤家,被使了黑手,其實他老婆哪裏拿得出來三十兩銀子,便去找劉四爺相幫。
劉四爺聽說是宋黑皮所為,心中有了底——有一年,宋黑皮出外為匪,其母突發重病無錢醫治,劉四爺知道後慷慨解囊,才使宋黑皮的母親轉危為安。後來,宋黑皮歸來得知詳情,帶了錢來到劉四爺家當麵致謝。而劉四爺用手一擺說:“花幾個小錢何足掛齒?”可宋黑皮執意表示心意。恭敬不如從命,劉四爺就隻好收下。
果然,劉四爺暗中出麵調停,侯石頭沒有花錢也平安無事歸來了。為感謝出手相助之恩,侯石頭特地將自己家一隻羊送給了劉四爺。
多年來,劉四爺不善經營田地,平時又愛交朋結友,花去了不少錢財。到了民國二十五年,他已從巨富淪落為隻有300多畝田產的莊主,五房妻妾為他生養了十多個兒女。
這年秋天,他以51歲的年紀又娶了一位19歲的姑娘做姨太太。由於他過度溺愛這位六姨太,引起了其他妻妾的不滿,幾個人鉤心鬥角、互相掣肘,很快使家道中落。大太太自殺身死,二太太給他戴了綠帽子,就連戲子出身的六姨太也不堪劉四爺的紈絝和迂腐,趁一個冬日的淩晨,帶上二年來攢下的首飾細軟悄悄出走了。
六姨太的離去對劉四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讓他始料不及。自己論情論理也算性情中人,怎麼就得不到好報呢?劉四爺前思後想不得要領。
這日他突發奇想,決定在村後的五垛山上修一座寺廟,將來自己出家做住持。
說幹就幹,劉四爺去往十多裏外的桐寨山雲夢寺,見了如一和尚,說了自己想花錢投資建寺的想法。如一和尚沉吟多時說道:“你建寺廟是為自己的前生今世贖罪?”劉四爺驚詫地揮舞手臂說:“不是不是,我建寺廟是為了積福行善,普度眾生。”
這時的如一和尚緊閉雙目,兩手合抱,喃喃說道:“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劉四爺不顧剩下幾個姨太的竭力勸阻,拿出了剩餘家當的一半,在五垛山的山頂修起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並取名鳳佩寺。鳳佩,是六姨太的藝名。
半年過後,鳳佩寺主體工程落成,很快在寺內彩塑了三座佛像,即:前世佛、現世佛、未來佛。隨後特意請來了桐寨山雲夢寺的高僧,舉行了開光儀式。
家中的一應事務委托給三姨太之後,劉四爺就去了鳳佩寺。
做住持之前還要舉行 “升座”儀式。
那日,在鳳佩寺的大殿裏,人不多,隻有如一高僧和幾位隨行的和尚,在一束束紅色蠟燭的輝光中,劉四爺跪在三尊佛像前行了三叩九拜大禮,之後被桐寨山雲夢寺的高僧如一賜名為秋一。
一應禮數做完之後,虔誠地跪在佛像前的劉四爺——現在的住持秋一,低頭小聲詢問如一師父:“我做的這一切事兒到底有多少功德?”
如一想了想,說出了令秋一吃驚的三個字:“無功德。”
秋一揚起頭不解地看了看如一:“何以……”
如一稍稍提高了聲調說:“此事為有所圖,不是實在的功德,你雖然花了重金建佛家聖地,但並不是真誠地為佛門盡善,而是為了個人私利,求所謂的功德。”
秋一實在想不通,難道他竭盡全力做善事,卻不應該得到應有的報償?如一長歎一聲幽幽說道:“你六根不淨,被凡間俗事所累,難有所成。如果一個人心無雜念,你所思所想都為的是別人,哪怕是一點點小事,那這一點點小事就會有莫大的功德。”
空曠的大殿裏沒有了聲息,好久好久,等到秋一再抬起頭來看時,哪裏還有人?如一師父和幾位隨行和尚早已飄然而去。
三天之後,鳳佩寺第一任主持秋一悄然離去,不知所終,有的說他去了少林寺,有的說他去了南普陀,有的說他投海自盡了。
隻不過,始終也沒有人再見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