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組織受染區居民防護或撤離。指導受染區居民進行自我防護,必要時組織群眾撤離。
(6)對受染區實施洗消。根據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理化性質和受染情況實施洗消。
(7)尋找並處理現場的動物屍體。防止腐爛汙染環境。
(8)做好通信、物資、氣象、交通、防護保障。
(9)搶救小組所有人員都應根據毒情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具嚴守防護紀律。
(10)進行危害評估。
(11)中毒危害進行法律谘詢。
(12)定期發布與醫療衛生問題相關的公共信息。
(13)成立中毒公共事件快速反應搶險隊。
(14)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和長期隨訪。
(15)準確鑒定危害與監測殘餘危險。
(16)采取有效減低危害的措施。
(17)消除汙染和淨化環境。
(18)及時做好藥品供應。
(19)進行中毒人員登記及暴露人員急性反應或慢性反應登記。
(20)提供給養和裝備。
(21)保證工作人員的衛生和安全。
(22)關注精神衛生。
(23)進行病理學檢查等。
應急處置與醫學救援的方針:積極兼容、防救結合、以救為主。基本原則是:預先準備,快速反應,立體救護,建立體係;統一指揮,密切協同;集中力量,保障重點;科學救治,技術救援。
建築物坍塌事故現場的應急處置
1.建築物搶險救援的基本程序
(1)迅速建立現場臨時指揮機構:
倒塌事故發生後,接警出動到達現場的最高指揮員應迅速建立臨時指揮機構,及時了解和掌握現場的整體情況,並向上級報告,請求增援力量;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擬定倒塌救援實施方案,進行戰鬥編組,分劃救援區域和任務,實施現場的統一指揮和管理。
(2)現場詢情,設立警戒,疏散人員:
及時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線,封鎖事故路段的交通,疏散圍觀群眾,嚴禁無關車輛及人員進入事故現場。“110”和交警維護現場秩序,確保救援通道暢通,立即組織疏散將會倒塌的建築內部的人員。
偵察的主要工作是對現場基本情況的了解和收集。現場指揮員在派遣搜救小組進入倒塌區域實施被埋壓人員搜救之前,必須對如下幾個重要問題進行詢問和偵察。
①倒塌部位和範圍,可能涉及的受害人數。
②可能受害人或現場失蹤人在倒塌物中所處的位置。
③受害人存活的可能性。
④展開現場施救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方麵的幫助,何時何處能獲得這些幫助。
⑤倒塌現場的火情狀況。
⑥現場是否存在二次倒塌的危險性。
⑦現場是否存在爆炸的危險性。
⑧現場施救過程中潛在的危險性。
一般倒塌現場的情況複雜,多種危險因素共存,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匆忙派人,或自發進入現場施救,可能會造成額外的傷亡事故。因此,現場指揮員在倒塌事故發生後,首先偵查了解坍塌情況,在掌握了基本情況後,立即製定施救的方案,調遣力量展開施救工作。
(3)切斷氣、電和自來水源,並控製火災或爆炸:
建築物倒塌現場到處會纏繞著帶電的拉斷的電線電纜,隨時威脅著被埋壓人員和即將施救的人員的安全;斷裂的燃氣管道泄漏的氣體既能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又能增強現場火災的火勢;從斷裂的供水管道流出的水能很快將地下室或現場低窪處的坍塌空間淹沒,這些電、氣、水的現場控製開關也都可能被埋壓在倒塌的廢墟堆裏,一時難以實施關斷。因此,要及時通知當地的供電、供氣、供水部門的檢修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通過關斷現場附近的局部總閥或開關,消除這些危險。
同時,使用開花或噴霧水撲滅事故次生的火災,控製泄漏的可燃氣體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消除現場的引火源。
(4)現場清障,開辟進出通道:
迅速清理進入現場的通道,在現場附近設有救援人員和車輛集聚空地,確保現場擁有一個急救場所和一條供救援車輛進出的通道。
大型建築倒塌事故處置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當地的消防部門和其他社會應急救援機構也會接警後趕赴現場。初期對倒塌現場道路的交通秩序管理及整個事故的處置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倒塌現場道路的管理是為保障和維護現場搶險救援工作正常和有序地展開,所進行的現場力量的調派、部署、協調和秩序的控製與監管。它要求到場的主要力量都能被部署在搶險救援的主要區域,輔助力量要避免占據主要通道,以便後續急需車輛進入。倒塌的規模、圍觀的人群、迅速集中到場的各種社會救援力量等都易使現場道路的管理變得複雜和困難。到場的各單位指揮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聽從現場指揮的統一調配,相互配合,按照總體的部署和任務,及時到位展開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