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軍事,抗日骨幹人才。計劃招八百名,先期招四百名。你如果同意,我馬上給你辦證書,與報考指南’。
我聽罷介紹,當即同意。隨後在附近租了房子。陳明升同學很快就幫我籌集了學習資料,我也盡其所能的收
集了一些。麵對這一大宗學習資料,開始了緊張的學習。陳明升同學給我提出建議;不能什麼都學,要選擇
其中最主要的,譜通的,能接合實際的試題。我也有同感;就遵循這個學習意向,反複學習,強記硬背。學
習之餘,就把自幼學的劍術演練起來,要從軍沒有強健的體能是不行的,可不能光紙上談兵。就這樣,習文
練武兩不誤。在我學習期間,陳明升同學經常來此,一邊翻閱學習資料,一邊就和我一同談論國家的命運,
有時直致深夜,我倆就合衣而眠。蒙朧間,天已放曉。他也注重強身健體,看我舞劍,也感興趣,時不時的
也來上一陣子,常來常往,我兩個成了誌同道合的知己。
我租住的住所,不遠處就是國術館。陳明升同學常到那裏去;國術館有個太極門門派的掌門人,姓李,
在國術館任主任。和陳明升有交往,他向李主任介紹我會劍術。有一天,他到了我的住所,說是,李主任要
邀我前往會友。我說,功課太忙。再個說那國術館,也不是很隨便的去處,就推辭了。可陳明升同學,一
而在,再而三的讓我去。我仍然推辭。後來李主任親自上門,盛情之下,不得已就一同到了國術館,把我
自幼所學的傳統劍法‘提袍劍’,做了現場表演。李主任看後,很欣賞,非常認可這套劍術。當即要挽留
我,在國術館擔任濟南市,高幹子弟學校的武術教練;‘月資為二十塊銀元,相當與小學校長的工資待遇
’。李主任誠懇的說;‘能得到這個職位,也是個緣份,實屬不易。’我當即非常感謝,不過,我向李主任
表明;來濟南不是為了求職,是想學軍事,做一名奔赴抗日戰場殺敵的戰士。李主任是個開明人士,見我意
已決,也不再挽留。隨後說道;‘人逢亂世,血氣男兒應赴國難,他也讚同了我的選擇。’握別了李主任。
回到住所,繼續堅持努力學習。有誌者,事竟成。到了應試的時候;我被錄取為軍事教育團先期學員,在
百名學員中,名列前八十名。這是一九三五年。在此做個說明;關於陳芳德這個名字,在本書的前端曾經提
到過;他就是陳正寅的獨生子。當年,就是他身為國民黨員、黃埔生、時任國民黨‘王牌軍’第十八團團長。
受上峰之命,去炸南寧電場,不光沒炸,反而保護了下來。敬請尊貴的讀者關注他的回憶往事……很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