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再扯個磨泉的真實故事;不是有句山歌;‘柳泉、磨泉黃麥草’嗎?哎,磨泉那是名不虛傳,莊前莊後
的草原,都是黃麥草的去處,這草能繕房。在五、六十年代,山裏大都還是草房。每到秋後、開春之際,就
有蓋房、修房的人家……。這就得用黃麥草,集市上有草市……。磨泉的爺們,就挑著草
趕集賣草;‘把草用皮繩捆成捆,勒的很緊,用兩頭帶尖的扁擔,插進草捆。這樣離地麵高,便與走爬高上
低的山路。’磨泉的爺們,一擔草的重量,至少二百斤。低與這個重量,認為不是磨泉爺們的力量頭,能挑
三百斤走二十裏路,隻換一次肩的大漢,大有人在。有一次,賣草離開磨泉有二十多裏路的一個集上;因
為口角,直至升為鬥歐。起初,磨泉的爺們做了讓步,常言道;‘出門當時難’啊,還是忍著點吧。一讓再
讓,可是對方,覺著人多勢眾,一逼再逼,把磨泉爺們逼進了牆角,無路可退……。這將如何是好?就在這
個當口上,隻見磨泉的老大一揮手,在此之前,早就想動手反擊,可是沒有老大的許可,一直憋著這口氣。
一看老大發出了信號;隻見高家爺們,心領神會,把兩頭尖的扁擔一挺,兩人一組,背靠背,硬是擠出了重
圍,越戰越勇,終與爆發了磨泉大漢的拚命精神,把對手拚了個無處藏身,這就是當年發生的磨泉事端。
磨泉的爺們任性,敢幹、敢拚、不怕事……。要說任性吧?那得分到什麼地方,要是趕徐莊集,則是另一
番景像;逢事都有原因,原因是;磨泉與徐莊老少親戚,好幾輩子。自然就有叫姑夫、姐夫的人緣。到了一
塊,這小輩們就讓姑夫、姐夫們買煙、買酒……。喝你的,吸你的,嘴裏還包貶你……。這明明是訛人。可
這些當姑夫、姐夫的,隻能聽之任之,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實屬鬥樂子,是一種鄉俗……。由與親連親,這
兩個村莊是相互尊重的,在某種層麵上,是不謀而合的,也勇與擔當……。
舉一例;話說六十年代,徐莊集市上,也發生了鬥歐事端;什麼原因,已經說不清了,反正是打起來了.
是外地人和當地人混戰在一起……。外地人也是用扁擔當武器,人家是有備而來,有頭領指揮。先是給徐莊
北一河之隔的孫莊人打,後來有徐莊一個姓胡的青年上前阻止,勸架,可對方把勸架的,也當成對手打了起
來,這樣,徐莊又上了個姓李的青年,對方又上了人手,這樣就成了雙雙都在增加人手,眼看著事情越鬧越
大……。就在這個當口上,一個磨泉小夥子,生的虎背熊腰;五大三粗,他已經在一旁,看一會了……。他
是在尋找對方的頭領,已經看準了;隻見他,一跺腳,大喊一聲,直奔對方的老大而去……。對方的老大已
經打紅了眼,越戰越勇,一看有人向他叫板;舉起扁擔就向這個小夥子劈了過來,意思是,你先吃我一扁擔
再說,這扁擔可不認的你有多粗多長……?說時遲,那時塊,隻見的這小夥子可不是等閑之輩?騰的一個
箭步,竄了上去,舉手接住了楊起來沒落下的扁擔,抓住之後,一個閃身,用力一帶,把個對手放到在地。
再看這小夥子,伸出兩隻大手,一手抓住了領脖子,一手向對手的褲擋一插,兩膀一叫勁,把個大活人提了
起來,被抓的‘娘哎’一聲,隨著喊聲,拋出去三步開外。隻聽的小夥子,大聲喝道;‘我讓你扛口鍘
刀,就你這熊樣的,也敢出來打架,真是戳破皮都是膽。’小夥子這一出手,整個的混亂局麵,頓時給鎮住
了。正是;‘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