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辰篇III. 冰火兩重天(1 / 1)

庚寅辰篇III. 冰火兩重天

簡短節說,眾人艱難的行進了幾裏路程之後,隨著山勢走進了一條天然形成的曲曲折折的小徑,這小徑便是直通那個鮮為人知的幽穀的必經之路。

走了一段之後,忽然看到前麵滿是森森古柏,鬱鬱亂鬆,山石的走勢更是陡峭硿礲,路形更是崎嶇不平。再往裏走,七拐八拐的時間不大,眾人就到了一個幽穀的穀口,放眼望去這裏邊真是別有一派豁然開朗的怡人景象,舉頭仰視直衝淩霄的穀頂,高聳崖壁像刀劈斧鑿般直直插入地麵。就在這巍峨峻嶺的崖壁之上,竟有一座依山勢而造的三層朝南的靠山樓閣,真是頗有幾分敦煌石窟那鬼斧神工、渾然天成之風。

眾人還沒有進入到穀中,就足以感到這裏邊天然的小氣候,與穀外迥然不同,不禁令人忘記了對寒冬季節的敏感,這裏沒有那天飄著雪的透骨冷,更是沒有那橫刮的冰凍人的凜冽寒了。給人的直接感受就是,麵前是暖意融融拂麵,背後則是惡寒陣陣襲來,穀內與穀外,前後不過幾步之遙,卻儼然是冰火兩重天的兩個世界。料想應該是已經過了梅花盛開的時節。可是,這庭院中卻有數棵花卉在自顧自的綻放起來,白的如雪是那素雅大方的月季、野菊之類,紅的如霞是那雍容華貴的芍藥、牡丹之類,一簇一簇,一株一株的,在這恍如隔世的山間幽穀,巧奪天工的崖底樓閣下到處點綴著,爭奇鬥豔,掩掩映映。再看這遍地紅紅白白的花朵,更是與其周圍的參差高下的亂鬆古柏,相映成趣,好不熱鬧。雖然這裏僅僅是個僻靜鄉村的山野幽穀,卻有如此的奇妙勝景,著實讓人感歎其怪哉,奇哉。

此時站在穀口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不是在心坎上驚奇莫名。

滿身是雪,嘴裏噴出的熱氣在空中凝聚成一團團的白霧的德叔向陳勝利問道:“這是什麼地方?實在是個好地方。”

凍得抖索著的陳勝利神秘兮兮的說道:“這裏就是白娘娘的住處,居在此間。你們先在外麵等著,我先進去通報一聲。”

《《《《《《《《《《《《《《《《《《《《《《《《《《《《《《《《《《《《《《《《《《《《《《《《《《《《《《《《《《《《《《《《《《《《《《《《《《《《《《《《《《《《《《《《《《《《《《《《《《《《《《《《《《《《《《《《《《《《《《《《《《《《《《《《《《《《《《

皮得勒是牧人們過冬的主要禦寒衣,主要以綿、山羊皮為原料,熟、鞣後,分別製成“烏吐木拉得勒”熏羊皮得勒,“查幹得勒”不吊麵的白板羊皮得勒,“呢黑得勒”皮得勒和“烏珠日斯格得勒”綿羊二茬皮得勒。

氈嘎瘩,又叫氈靴,東北叫氈捂勒一種用羊毛氈製作的高筒冬季用鞋。因成本高,穿用的人也很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基本絕跡了。

爬犁又叫“扒犁”、“扒杆”,也稱冰雪上的車子。由牲口拉著在冰雪上行走如飛,是一種傳統的東北民間冬天雪上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