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客觀需求
企業會計信息的提供,不僅能夠係統、全麵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還是稅款征收的重要依據,因此,會計收益與應收收益二者差異上的協調,可以有效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使會計信息既可以滿足提供財務會計報告的需要,又能夠滿足提供納稅、征稅基礎資料的需要,在提供企業納稅依據可靠性的同時,有助於稅收成本的降低。
(四)滿足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
由於現行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之間的差異過大,有時需要在賬外進行調整,這相當於否定了現成的會計信息,因此這種調整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而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差異之間的協調,可以有效提高會計信息在企業內部的共享程度,更好地適應企業在財務管理以及納稅管理上的需要。
三、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差異處理的有效對策
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差異的協調涉及到會計製度、稅收製度和稅收征管製度的配套改革等相關工作,是一項係統、複雜的工程。在當前條件下想完全消除二者之間的差異是不可能的,但是局部的協調是可行的、必要的。基於會計核算體係相對健全、所得稅法律製度相對滯後的現狀,可采取以下協調措施:
首先,在所得稅體係中應稅收益的確認標準應當使用權責發生製,成本費用扣除應采用據實扣除製。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所得稅稅基減少,國家財政收入下降等負麵影響,但從長遠看,符合我國所得稅改革的發展趨勢,有助於收入、費用在確認標準上的統一,便於征稅成本和納稅成本的有效降低,避免對納稅人的過多衝擊,在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同時,更加充分地發揮了會計信息的作用。
其次,應當將賬外項目的調整納入到企業正常的會計核算體係當中。由於當前所得稅會計中對差異的處理主要是通過設置明細賬和備查賬兩種形式,而且都沒用具體的規定,當備查賬過多時,很難與正常的會計記錄實現銜接,導致明細賬不夠規範,不利於稅務信息的交流。因此,減少備查調整項目,可以使會計記錄更加係統、全麵地反映納稅、征稅的全貌。
最後,相關規則的製定部門要加強溝通與協作。因為我國當前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會計製度和稅收製度製度上的差異引起的。會計製度的製定者為財政部會計司,稅收法規的製定者為國家稅務總局,規則製定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必然會造成二者差異的客觀存在。因此,為了有效減少會計收益與應收收益上的差異,規則製定者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是至關重要的。
結 語
總之,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財務管理的工作水平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以及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針對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之間的差異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協調措施和應對策略,提高企業的會計工作水平,規範納稅管理工作,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後盾。
【參考文獻】
[1] 趙同剪.基於資產負債觀的會計與應稅收益差異探究[J].商業會計,2012(19):9-12.
[2] 常宏.會計研究之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的比較[J].民營科技,2011(2):59-59.
[3] 張淑婷.試論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差異的調整[J].天津經濟,2007(11):69-71.
[4] 饒興權.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的差異及協調研究[J]. 科技資訊,2007(1):236.
[5] 陳暉.淺析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差異及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06(31):58-59.
[6] 張愛珠.新會計準則實施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J].稅務研究,2007(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