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和影響(2 / 3)

通過以上對公允價值演變過程的研究,不難看出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後,使用公允價值進行核算,對於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國內外有關公允價值的定義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強調了交易的自願性,即以公平交易為前提條件,且並非隻有進行現實的交易才存在公允價值。公允價值雖然是市場的交換價格,但並不是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要進行買賣,且不是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那麼這時候的公允價值就要用一定的方法來估計。但目前對於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定義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由此對於公允價值相關理論的研究將是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充分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大方向,但是公允價值在我國的使用範圍有限,相關定義還很不完善,有待更深入地探討研究。

三、公允價值的應用及影響

(一)國外——以美國為例

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對公允價值的使用主要是在資產類項目上。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共發布了32項財務會計準則,其中涉及公允價值的有23項,占71.8%,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力度進一步加大,使用範圍也進一步拓寬。比如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 121《長期資產的減值、處置的會計處理》中就要求以公允價值作為衡量長期資產是否發生價值減損的標準。長期資產一旦被確定為發生減值,必須改按公允價值重新計價,由此形成的減值記入損益表。該準則將公允價值應用於一向以曆史成本計量的長期資產,表明公允價值的應用得到進一步推廣。

2000年2月FASB推出了第七號概念公告《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該公告明確規定了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特別是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計量公允價值。采用公允價值後,利潤的信息含量更加豐富,投資者的決策有用信息更多,有助於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公司利潤及公司價值。但由於相關規定不夠完善,當時的公允價值使用較為混亂,甚至變成一些人操縱利潤、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工具。

例如在SFAS 119中,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貨、期權、遠期合同、貨幣套換等)與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包括:(1)衍生金融工具的金額、性質及交易條件;(2)持有或發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包括交易目的和非交易目的(如套期保值等);(3)對於以交易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須披露其在報告期內的平均公允價值以及交易損益,對於以非交易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要求說明持有或發行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及其會計處理方法;(4)對於為了實現特定交易的套期保值而持有或發行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須披露這些特定交易的基本情況、用於對其進行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類別、予以遞延的套期保值損益以及通過損益表確認這些遞延損益的交易或事項。除了提出上述披露要求外,SFAS 119還鼓勵提供有關衍生金融工具及相關資產、負債的市場風險的量化信息。SFAS 119要求披露表外信息的方式是以附注披露公允價值信息,因此,不影響報表上金融工具的計價和分類,也不影響報告淨收益。

直到2006年9月19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了公允價值計量(SFAS 157),將公允價值的定義進一步完善,使得公允價值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會計準則中的應用比率進一步加大,使用更加規範,更具有相關性。公允價值為投資者提供與當前價值相關的信息,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反映了資產的真實價值。

總的來說,在實務中,人們通常把利潤視作預測公司未來收益的基本標準,公允價值客觀地反映出企業的市場價值,使會計利潤與公司價值的關係增強了,投資者可以更好地利用財務報表分析公司的價值。

(二)國內

自2007年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以來,我國對於公允價值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量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計量等方麵,以下分別作簡要的說明。

1.交易性金融資產計量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期末按公允價值(一般為市場價格)進行價值評估。當市場價高於成本價時,超過部分計為公司當期收益;同理,如果市場價低於成本價,則應將低於金額計入公司當期損失。這樣直接影響企業當期收入,反映出資產當期的市場價值。

2.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評估將對投資者理解上市公司價值產生很大影響,公允價值的變化將加大淨利潤的波動幅度,容易誤導投資者並間接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由於國內投資性房地產市場剛剛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預計投資性房地產升值潛力大,采用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判斷,總體上每年重估增值額會增加,計入上市公司財報的當年淨利潤會得到持續額外提升。目前,我國評估市場剛剛起步,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否合理是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是否合理的關鍵。這意味著若計入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上市公司利潤波動將增大,給投資者在判斷公司價值上帶來影響。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終止確認即被處置時,將釋放出利潤。因為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將轉出,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目前,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將大部分對外投資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進行核算,這些投資市價的波動直接影響資本公積,而浮虧並沒有在利潤表中得到反映。通常情況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後,預期這種下降趨勢屬於非暫時性的,可以認定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已發生減值,應當確認減值損失。這些隱藏的浮虧隻有通過計提減值準備才能從資本公積中轉出,在利潤表中反映為資產減值損失。

4.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問題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隻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時,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麵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2)換入資產或者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如果資產交換的雙方是在公平、自願的環境下交易,公允價值可以可靠取得,那麼此時,公允價值反映了企業資產的現時價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會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信息的相關性。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采用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使得一些不必要的非貨幣性交易大大減少。企業之間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主要是為了某特定的商業目的,為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也能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從而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

總體上看,我國對於公允價值的引入較為謹慎,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後,關於如何才能獲得可靠的公允價值,保證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真實性,對會計人員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相關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更好地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綜合國內外對公允價值的應用情況,公允價值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是未來會計發展的一個趨勢。另一方麵,金融危機以來,不少人將矛頭指向公允價值,認為是公允價值使得企業資產大幅縮水減記,加深了此次危機的嚴重程度。但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此觀點太片麵,公允價值在提供及時、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方麵有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和必要性。下麵以具體案例分析經濟危機時期公允價值對企業的影響。

四、以AIG集團為例分析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的影響

(一)背景資料

美國國際集團(AIG)是世界保險和金融服務的領導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保險服務機構,業務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其成員公司通過世界保險業最為龐大的財產保險及人壽保險服務網絡,竭誠為各商業、機構和個人客戶提供服務。美國國際集團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務、金融服務及資產管理業務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服務業務包括飛機租賃、金融產品及促進其市場交易。

(二)金融危機時期的AIG

“金融海嘯”在全球蔓延以來,美國國際集團(AIG)的狀況岌岌可危,三大評級機構接連調低其評級,AIG如果未能籌集足夠資本,將難逃倒閉厄運。美國銀行總裁劉易斯表示:“(美國)所有大型銀行都與AIG有重大交易,AIG一旦倒閉,問題會較我們現時遇到的都要大。”巴黎銀行策略員奇喬內稱:“AIG與金融係統以至實質經濟聯係太過緊密,如果AIG倒下,會造成骨牌效應。”在新加坡,雖然金融當局宣布AIG的附屬公司友邦保險(AIA)與母公司獨立運作,資本充足,但就像擠提的銀行一樣,AIA新加坡分公司位於萊佛士坊的辦公室,一早就出現長長人龍,這些新加坡人擔心AIA母公司AIG倒閉,連累AIA,紛紛要求辦理退保。盡管2007年第四季度(AIG)創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紀錄,當時市場仍普遍認為損失在可控範圍內。然而,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的文件中作出預虧修正,更改對信用違約掉期產品的估值方法,將次按擔保損失由此前公布的11億美元,修正至48.8億美元。該消息一經披露,AIG市值立刻下降150億美元。這是AIG問題開始惡化的轉折點。此後,由於不斷增加減值損失準備,AIG的賬麵損失不斷擴大。6月29日,AIG在向監管機構上交的常規文件中指出CDS投資組合將因信貸市場繼續下滑,可能麵臨合約價值的巨大損失。其名義價值為1 926億美元的CDS投資組合,截至3月31日的公允價值僅3.93億美元。截至2009年第一季末,CDS的交易倉位已從2.7萬億美元削減至1.5萬億美元。剩餘的多數倉位風險已被對衝,但仍有數十億美元倉位暴露在風險中。

目前美國對金融機構新監管法律中,要求將信用違約掉期(CDS)納入場內衍生品交易,保證金日結算的方式將減少這類衍生品的風險。

經過修改後,2008年全年AIG虧損993億美元,即每股虧損37.84美元。集團報告稱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是信用市場的惡化,特別是商業按揭貸款支持證券的貶值,而其保費收入同比僅下降1.9%。四季報顯示AIG由於按揭貸款支持證券及信用違約掉期損失減計虧損259億美元。AIG的年報顯示,在2008年CDS造成280億美元的損失。但是,如果利率市場繼續朝不利方向發展,僅現有的這些信用違約掉期(CDS)產品,就可能造成AIG近2 000億美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