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財務管理與經營管理的創新策略(2 / 3)

2.樹立先進的財務管理目標。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找到定位方向,能為企業帶來財務資源。財務資源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實物資源,還包括人力資源、環境資源與信息資源。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投資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投資者開始注重企業未來的發展和目前財務管理的發展,企業擁有的現金增量、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都成為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而企業擁有競爭力和核心技術是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與源泉。確立了先進的財務管理目標就能使財務管理部門、財務管理人員在資本結構理念、財務杠杆理念、資產組合理念、目標成本與目標利益理念等方麵的創新有依據方向,使企業領導也有了決策的基礎,給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3.拓展先進的財務理論內容。拓展先進的財務理論內容是財務管理環境與財務管理實踐的需要,要想拓展先進的財務管理內容,首先要重視置於金融環境中的財務理論研究。因為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財務理論的研究離不開金融市場的研究。其次,要重視對國有企業改革中的理論研究。因為在對企業進行改組、改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難以解決的財務管理問題,如:內部財務管理機製的建立、信息披露規範化、企業價值的評估等。重視對國有企業改革中的財務理論研究,能推動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對於促進企業財務改革,有著深遠的意義。最後,還要重視配套改革中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在進行研究時必須積極推進企業的各項配套改革,建立國有資產監管製度與營運機製。

(三)加強企業成本核算,推進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

成本核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通過成本核算,可以建立健全相應的經濟管理規章製度,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全麵控製。企業實施成本核算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加強企業成本核算,推進企業經濟管理,應從以下兩個方麵進行:

1.建立成本考核程序與相應的管理製度。首先,利用成本信息進行成本分析,通過企業成本核算、經濟管理信息係統產生的企業所屬各個單位的統計報表進行成本分析,為操作層、管理層、決策層提供企業各單位生產、經營、銷售狀況,揭示企業收入、成本、耗材、收益的內在關係,科學、直觀地揭示各單位盈虧狀況。這樣可以理論地反映出企業內部經營運行規律。其次,明確成本目標,細化核算內容。將企業所屬單位分為三大類:領導管理、一線職工和輔助人員。這樣就能清楚地了解各單位的項目成本、產品成本、經營成本、銷售成本、勞動耗材成本等真實情況,確保成本核算的精確性。通過細化成本核算內容,使企業領導、管理人員、一線職工、二線職工都能明確成本核算目標,整個企業的幹部職工人人都樹立為企業當家理財、節約能源、節約耗材的意識,促進企業低成本高收益。

2.加強資產管理,全麵清產核資。資產合資清查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礎工作,首先,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製定出固定資產清查計劃,按照企業資產分布狀況責成下屬各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如實進行固定資產清查,清查後上報企業總公司,再由總公司派出財務管理人員到各單位清查核定,將清查結果與各單位的總賬、明細賬進行核對,並作出差異調節表,進行調賬處理。在此基礎上製定出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細則。其次,企業財務部門還可以打破財務會計與責任會計雙軌製運行模式,實現一體化改製。根據成本核算要求,以責權發生製為原則將財務部門日常報銷工作流程進行細化,使企業各單位支出逐步細化到單位直至個人,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確性;然後,通過企業成本核算係統,使企業經濟管理價值延伸。企業可以依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係統,將經濟管理的重點放在人、財、物及影響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之中,以挖潛力、增效益,降低成本支出。

3.通過成本核算製定出考核目標,企業財務部門可根據各單位收支及成本消耗具體情況製定出相應的經濟效益指標並納入激勵機製,通過成本核算,提升企業幹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這樣,可避免“因人設崗、人浮於事、工作重疊、小事大做”的現象,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