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修製造產品成本控製(2 / 2)

三、機修製品生產成本控製的對策

(一)降低原材料成本

1.降低材料的采購成本

材料的采購成本包括價格、差旅費、運輸費等。企業應實行貨比三家的管理製度,以最低的價格購入材料,同時大批量集中進貨。這樣既可以享受價格折扣,降低購置成本,也可以因減少訂貨次數,減少運輸次數,降低運輸費用,使總的材料成本降低。另外企業應加強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管理,使材料損耗降到最低。

2.建立定額管理製度

定額是生產部門、設計部門、財務部門以及公司管理層多方麵參與的結果。材料消耗定額應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運用恰當的、可操作的方法加以確定,如技術計算法、統計分析法、經驗估計法等。領用材料時應按定額標準嚴格執行,並根據材料的具體特征如鋼材的形狀、長寬高等進行綜合考慮,提高材料的綜合利用率。

3.利用信息化進行精細管理

隨著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依賴越來越大,信息技術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備條件。目前,許多機修企業爭先引入ERP係統,對企業物、人等各個方麵進行管理。企業充分利用ERP係統的動態化與精細化優勢,完善了生產信息的動態跟蹤和反饋體係,對原材料購入、發出、存貨環節等各個方麵全程由電腦控製流程,實現了降本增效目標,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

(二)加強對人工成本的管理

即對生產工人、管理人員的管理,通過這方麵的管理確保產品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企業成本控製的日常關鍵。

一是合理分配勞動力,優化人員配置,實行定員定額管理。二是加強職工培訓,提高職工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三是實行合理的工資製度,使職工的經濟利益和其經濟成果掛購,形成有效的激勵機製。

(三)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

節約開支、修舊利廢、堵塞漏洞、降低消耗都能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但在新的經濟條件下,不僅要從這些方麵降低成本,更要提高創新水平,這才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有效途徑。

一是加大投資,將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設備、工藝、材料應用於生產過程,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提高生產率,包括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二是加大科研力度,選派優秀的科研人員蹲點了解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加大技術改造,提高工藝水平,使其有利於降低成本,從而節約原材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總之,機修行業應製定因地製宜的製度,控成本、提效益,使企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