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略的啟示。從戰略層麵來看,北美自貿區的成功運行,體現了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美經濟戰略、美國經濟戰略。這種“國家級”經濟戰略,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潮流的“核動力”。北美自貿區積累了20年的戰略發展經驗,不僅對北美區域經濟一體化產生了巨大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形成了“北美自貿區”的主導地位,獲取最大的利益和資源。這就是戰略的圖謀和力量。
中日韓自貿區的構建,同樣具有“國家級”戰略。作為繼“歐盟”、“北美”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中日韓自貿區不僅具有戰略可行性,而且,對亞洲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北美自貿區體現了大國的引領、主導、先行、先試的帶動作用;中日韓自貿區的構建與發展,同樣需要大國的引領、推動、先行和發展。中國是日韓最重要的第一貿易夥伴,日韓是亞洲經濟強國,但日韓國內麵積狹窄、資源匱乏,決定了其對中國市場及世界資源經濟和貿易市場的依賴性。中日韓三國的地緣性、經濟依存性、資源互補性等,都表明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
事實上,中國已經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很多區域性自由貿易區,包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中國國內的一些省級自貿區等等,但這些自貿區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麵有一定的作用力和影響力,但這種作用力和影響力是有限的。隻有中日韓自貿區的構建與運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級自由貿易區,才是真正的國家級經濟戰略,真正體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高度融合、戰略發展、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戰略意圖。
中日韓作為東亞地區三個經濟大國,涵蓋人口15億,GDP總量超過15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東亞地區的90%,已超過歐盟。而構建中日韓自貿區,將實現三國產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業深度合作,市場更加開放,貿易更加自由,逐步實現貨物、人力、資本更大限度的自由流動,促進三國產業調整和經濟貿易發展水平的提升。
自貿區構建與發展的啟示。北美自貿區成員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距,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經濟差距也較大,經濟體製、經濟結構等差異性,使北美自貿區具有“南北”共存性、一國主導性、經濟互補性的特點;既存在美、加之間的“水平形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也存在著美墨、加墨之間的“垂直形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
基於此,對中日韓自貿區的構建與運行,借鑒北美自貿區垂直分工合作的“模式創新”理念,利用成員國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的差異,發揮成員國的互補優勢和比較優勢。中日韓三國都是世界貿易大國,但經濟水平差異較大,“求同存異,共贏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和自然資源豐富,具有規模較大的市場潛力,但資金短缺、技術水平不高等因素製約發展,需要借助外資和技術力量。日本經濟最為發達,資本和技術資源雄厚,但自然資源缺乏,消費市場狹小,需要中國大市場拉動需求。韓國是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同日本一樣也存在自然資源匱乏、市場狹小等問題,既需要借助日本更先進的技術,又需要利用中國大市場拉動消費,以及勞動力資源。中日韓通過自貿區模式合作,可實現資金與資源、資源與市場、市場與技術等諸多資源領域的互補優勢。
另一方麵,中日韓三國在政治上存在較大分歧。三國如何在經濟合作中,從長遠利益出發,本著政經分離的原則,求同存異尋找經濟共同利益,通過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創造和開辟國際協商和協調渠道,增強政治上的互信,促使中日韓三國成為經濟上合作共贏、政治上團結互信的戰略夥伴。同時,還要探索與美國的製度聯係。中日韓自貿區的構建進程中,要考慮和美國的合理關切,發展與美國的互利合作,誘導和鼓勵美國在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經濟效應的啟示。一是借鑒北美自貿區的成功經驗,區別對待對經濟水平有差距國家。在貿易壁壘的取消上實行差別化。在中日韓區域經濟共同體建設上增強中國參加的推動力量。二是根據國情采取區別對待的措施,在一些差距較大的產業上,分步驟實現貿易自由化。三是對條件成熟能夠滿足國際分工需要的產業可以先期實行自由貿易。四是加強三國之間合作分工,在競爭中分工合作,互相促進,提升區域產業質量和競爭水平。五是加強三國在科技開發、勞動力資源、環境保護、高科技產業、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六是實現互惠互利,和平處理糾紛和爭端,共同促進經濟增長。
總之,借鑒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和經濟效應,最重要一點,就是,中日韓自貿區要建立健全一係列成熟完善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協定”製度和機製,理論是指南,戰略是導向,構建與發展是創新,經濟效應是動力,而製度和機製是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穩定運行的保障。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責編 / 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