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附錄2:近代公關發展曆程(2)(2 / 2)

戰後委員會解散,許多成員都以戰時所學展開個人事業,其中就有Edward Bernays。Bernays是奧地利移民,一歲時抵美。二十多歲時,他協助舅舅——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翻譯出版心理學著作,兩人經常書信討論相關問題,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使他終生對行為科學和社會研究有很大興趣。Bm+nays從康乃爾大學畢業後在雜誌社工作,但誌趣不合,於是前往紐約,改行做影藝界媒體代理。

心理戰術收效宏大

Bernays可說是雙向思維的首創者,他知道大眾可以被說服,隻要那件事對他們有利;但他同時也明白,要先說服管理階層做符合大眾利益的事,才能使大眾接受企業之所求。相對於Ivy Lee的“公眾該被告知”,Bernays則認為“公眾該被了解”,而由於家學之故,Bernays首創把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應用到工作中。他在接受客戶委托後,會先做民調、市調,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他做的許多案子從今日看來,受心理學影響很大,很多都不是直接的訴求,而是間接的訴求,並且象征意味很濃。但因為切合民眾心理,所以收效巨大。

舉三個例子就足以說明白Bernays怎樣說服群眾。一次大戰後,女人不再戴發網,流行剪短發、燙短,於是發網公司找上Bernays。

經過一番調查研究,Bernays發現女人戴發網的原三:增加嫵媚與美麗;方便衛生,尤其在忙於煮菜和上菜時;防止女工在工廠時頭發被卷進機器,可保安全。於是Bernays針對所需起草策略,成功地減緩了產品銷售下滑的趨勢。

Bernays的另一項力作,即幫美國煙草公司鼓動女性吸煙。他在複活節的紐約街頭發動一項大遊行,籲請時髦仕女參與,邊遊行邊趾高氣揚地吸煙,借此訴求解放女性意識,表明女人今後不必再躲在陰暗的角落裏偷偷吸煙,她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大大方方在公眾場所吸煙,並把那一小截香煙比喻為“自由的火把”(torches of liberty),暗含女性自主、解放的意涵,結果大受歡迎。

20世紀30年代,Bernays受雇於啤酒公司,要他把啤酒的形象變得比較現代。當時啤酒隻能在酒吧、酒館內販售,都是些陰黑、擁擠、髒亂的地方,給人以低級、不良的聯想。於是Bernays NN一名碩士徹底地做了一番調查,發現其實不少美國的開國元勳,包括華盛頓,都很喜歡啤酒。華盛頓的太太還會烘一種啤酒蛋糕,是華盛頓最喜歡的甜點之一。Bernays隨即廣收啤酒食譜,都是些開國元勳喜歡的菜式與甜點,並把這本食譜寄給國會議員,向他們證明啤酒不是低級的酒類,應該開放零售店販賣,不必非要到酒館裏去喝啤酒。結果不言可知。

Bemays雖首創雙向的思維,但受限於服務客戶,所以在做法上,始終以客戶利益為導向,充其量隻是先做市場調查,了解民之所欲,然後針對那“所欲”去說服。Bernays死於1995年,活了103歲,以今日眼光視之,可以說是一位議題管理專家,極受各界敬重,是公認的公關大師,有好幾位美國總統是他的客戶。Bermys會多種語言,1923年首在大學開設公關課程,有不少著作,對公共關係有學術上的貢獻。

良好的教育,中產階級的出身,是這些公共關係拓荒者共同的特色,他們幾乎都做過新聞從業人員,都長於拿筆杆做溝通說服的工作,各有佳構,各領風騷,把公共關係推向高潮,成為光鮮亮麗、受人敬重的行業。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由於民意調查的工具及手法日趨進步,公共關係也就愈往雙向對等、尋求共識的方向邁進。二戰後,電視進入人們的家庭,公共關係日趨活躍,各種逾矩的動作,使得20世紀50年代成為討論公關專業倫理的年代,公關職業組織也因而成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曆經嬉皮、反戰運動、消費運動、環保運動、婦女解放運動等各種社會運動,社會動蕩,傳統價值解體,公關功能備受重視,企業為促進行銷,紛紛表現公民良心,挑起社會責任,熱心社會公益,塑造良好形象。身居橋梁地位的公共關係,遂成為促使企業做好的一股力量,近代公共關係職能就此確立。算算自IvyLee首開宣傳公司到現在,整整一個世紀,公共關係一路走來,不可謂不辛苦,但成果也很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