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他善於從我國的傳統文化精髓中汲取營養,並把它應用到管理實踐上。他對老子的《道德經》非常推崇,而且通讀過多遍,從中得到很多啟發。他說:“《道德經》裏主要有兩點是我一直當座右銘來記取的:一是強調無形比有形更重要,‘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對於企業現存的最大的弊病:從各級領導一直到下邊,有形的太多、無形的太少,每一位上級領導來檢查都是看利潤多少、生產多少,沒有誰注重企業的文化,而且許多單位也沒有企業文化,一個企業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靈魂。老子《道德經》中無形就是靈魂,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根源是道,而這恰恰是非常重要但又看不見的東西。”
“再一個對我感觸很深的是:‘柔弱勝剛強’。這句話在舊的版本裏麵對它的評價是消極的,但它說明了一種轉化的過程,弱可以轉強,小可以轉大,問題是你怎麼來看待。做企業你永遠必須尋勢,如果你能把自己放在一個弱者的位置,你就有目標,可以永遠前進。”
張瑞敏在他的報告裏談到過他的經營觀:
1.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
流著眼淚砸廢品的情形在中國企業界並不少見,但大多數企業往往是為了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所以還是那句話,貴在堅持。
2.東方亮了再亮西方
用這句話來詮釋海爾這幾年多元化戰略的成功運作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
3.要盤活資產先要盤活人
海爾這幾年兼並的企業不少,成功率也很高,最關鍵的一點是首先輸入海爾的文化,而不僅僅是名牌和資金。
4.隻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
海爾的小小神童就是這一觀點的產物。
5.用戶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
著名的“海爾洗衣機洗地瓜”的故事,就是這一觀點的延伸。
6.下道工序就是用戶
這句話好像在很多企業的車間裏都像標語似的懸掛著,但中歐國際商學院的教授跟張瑞敏談過之後,卻把這個觀點寫進了MBA教學案例。
7.企業就像斜坡上的球
這個著名的“斜坡球體論”是說企業好比斜坡上的球體,向下滑是其本性,但若要往上移動,需要兩個作用力:一個是推動力,保證它不向下滑,這就好比企業的基礎工作;一個是拉動力,促使它往上移動,這就好比是企業的創新能力。
8.賽馬不相馬
人才缺乏是國內企業的共同呼聲。但人才是通過“比賽”出來的,而不是坐著相麵“相”出來的。所以,關鍵還是出人才的機製。海爾為了給每一個員工創造一個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公平競爭的環境,甚至在企業裏創造性地設置了“見習副總裁”一職,把人選放在副總裁的位置上,幹幹看再說行不行。
9.企業要長第三隻眼
計劃經濟下,企業一隻眼盯住領導就夠了。市場經濟下,企業要長兩隻眼,一隻眼盯住員工,達到員工滿意度的最大化,一隻眼盯住用戶,達到用戶滿意度的最大化。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企業還要再長第三隻眼,用來盯住國家的政策。海爾因為長了第三隻眼,所以獲益匪淺。
10.先有市場,再建工廠
是先有市場再出產品,還是先出產品再去開拓市場,直到現在國內企業還在爭論著。但有一點是,日本與韓國的金融危機恰恰就是企業為擴張不惜大量借貸,導致“壞賬”太多造成的。
11.出口創牌,而不僅僅是創彙
12.國際化就是本土化
因為本土化可以緩解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3個難題:消費者對外來品牌的抵觸心理、進入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和國內企業國際商務人才的極度匱乏。
海爾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也是以張瑞敏為首的領導班子在一些重大轉折點戰略上領導的成功。毫無疑問,海爾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張瑞敏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海爾身上有太多的“張氏”風格和特色。在中國目前這種轉型時期,政企還不能完全分開的情況下,企業要獲得巨大的發展,企業的領導人必須在具備“韋爾奇”的管理能力和領導才能的同時,還得有胡雪岩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戰略眼光。這也許是中國的特色之一,從這一點來看,張瑞敏在某種程度上,比韋爾奇還“韋爾奇”,比胡雪岩還“胡雪岩”,他無愧於世界級管理大師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