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創新就死亡,但創新一旦失敗也非常危險,這是作為領導者都能意識到的問題。一個企業能不能創新,在創新方麵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領導者的支持力度和自身在創新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可以這樣說,在推動企業的創新方麵,領導者就是大力水手。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企業的領導者得吃以下8種“菠菜”,以更好地推動企業這艘巨輪更快地前進。
1.使企業“血量”保持正常流動
在激烈競爭中,企業需要新思想、新理念、新創意、新規劃、新產品、新服務,但這些都需要不斷製造新“血液”,即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管好人才的流動。因而使企業保持一種創新性競爭的緊張氣氛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企業把這種流動變成了“湍流”,即流動過分了,那也會影響人才的積極性和相互關係,使人的創造性在混亂中消失。
總之,要注意兩點:①掌握好流動的分寸,否則就會大出血,即人才會被更有活力的企業“挖走”;②保證不斷輸入新鮮“血液”,再通過末位淘汰製,流出“汙血”,從而使企業保持活力、實力和警覺性。
2.尋找使自己難受的人
企業的創新與改革,原則上是通過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來推動企業發展。因此,雇用的新人使自己感到不順,甚至感到難受,其實是好事。所以人才來源,萬不可集中在一個地方,最好從不同學校、不同企業、不同專業工種、不同年齡和經曆中挑選人才。目的是為創新與改革尋求“不穩定因素”,讓外來的人來攪動一潭死水,對常規提出質疑。尤其要注意吸收社會科學、網絡信息和經營策略的專家共同議事,從中尋求爭論,避免使決策走過場。為此,凡是能提出全新建議和相反意見又言之有理的人,一定要及時給予獎勵。
之所以這一點比較重要,原因在於很多企業對“一潭死水”習以為常,甚至對百依百順的員工特別欣賞,給予升遷,這就樹立了一個不利於企業發展的“順從文化”,是很不好的。今天的老總要歡迎那種有頭腦又能翻江倒海的人,要下決心擯棄那些愛拍馬屁的人。現在成功的企業家都異口同聲:順從時代已經結束了。
3.調走那些靠“關係”活著的人
很多老總在總結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時,都會提到不讓“搞關係”的人活下去。因為,他與我們為事業公關有本質的區別,他是為小集團,實質上是為個人利益服務的。這些人一旦成“勢”,他們就能決定企業變革的方向和節奏,使組織出現“領導多元化”。在穩定和預見都能占優勢的舊經濟中,人們是靠“關係”活著,下屬不會想到變革。因此他們的工作追求就是減少變革維持穩定,他們的工作方法就是擺平關係。顯然,他們會使企業守舊而停滯不前。至於顧客有無不滿、有什麼新的服務要求會得不到反映,他們起到了“隔離層”、“防熱板”的控製作用。他們善於把很熱的事情冷卻下來。此時,這些“控製者”已是企業進取的大敵。
所以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一定要時刻注意“信息瓶頸”,必要時要跳出“指揮網”,利用電子郵件、內聯網、外聯網直接摸到基層和外部的廣泛信息,這樣你就能聽到各種意見。同時,下決心調開那些靠“關係”活著的人。
4.學會化解反對創新的抱怨
調開靠關係保持勢力的人隻是一種防禦性策略,但作為戰略這是不夠的。企業改革者重在學會進攻,就是要發現和引導新的成長力,並使其成為變革的動力,從而消除或減弱阻礙變革的借口。
在改革過程中,對一切抱怨、憂慮、問題和威脅,要注意分解,使之恰如其分地轉移到有關部門,達到分散影響的目的。因為鋪天蓋地的壞消息,會影響革新者的士氣。企業改革者要善於把顧客抱怨的電子郵件轉給那些能具體解決抱怨的人。必要時,把真實情況的材料直接給基層員工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會有更客觀的意見,有利於改革。
5.與技術迷、銷售員組成同盟軍
改革創新者要與實驗室裏或監視器後麵一心盯著技術改革的技術迷,以及展銷廳裏最了解顧客的銷售員們交朋友。他們掌握最新情況,最接近改革的源泉,他們會對改革創新給予支持,作出貢獻。他們最有發言權,如果你讓他們知無不言,他們就是一支能實話實說的強大隊伍。企業改革創新者要把他們納入改革創新名單之中,這樣就能使你改革創新的熱力保持下去。在新經濟中,古老預言仍是應驗的:“第一將變成落後,落後將成為第一。”這是古往今來的變化規律。
6.掌握好節奏,不可孤注一擲
所有企業都有改革創新的反對者,有對新事物看不慣的人。對待這些抵製改革、反對創新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實行循序漸進的策略,即在進行變革時,要精心選擇戰役,控製適當節奏,甚至妥協,實行反對改革人可以接受的節奏去推行新的工作思想和方法。萬萬不要試圖畢其功於一役,孤注一擲。在這個過程之後,反對改革者可能會發現一切並不像他們擔心的那樣會出現問題和風險。此時,可加快改革步伐,但仍要保持循序漸進的步驟,除非形勢需要立即采取果斷措施。